山西省芮城县阳城镇出产的柿子酒,是民间传统酿造余年的历史名产。
清代名相陈廷敬在《送柿酒》一诗曰:“白芡乌菱得比伦,黄柑差似洞庭春。不辞风味清如水,一片寒光解醉人。”他将柿子比作白芡和乌菱,味道甘美,既可食用,亦可入药,其美味与名酒“洞庭春”相差无几,别看柿酒色清如水,发着寒光,当你喝其它酒醉了之后,再饮一杯柿子酒,却能解其醉意。在陈大人家中,珍贵礼物虽然很多,但唯有这坛柿子酒却勾起了他浓浓的诗情,足见柿子酒的魅力及声名之噪。
柿子酒作为阳城独特的传统烧酒,历史久远,至今仍飘洒着农耕时代的香味。阳城镇北上庄村是中条山脚下一个古老的村庄,这个村姚氏后人姚换录继承传统酿酒技术,不断创新酿酒工艺,他烧出的柿子酒,地道纯正,入口细腻,酒味醇厚,香气四溢,走上了农家宴席。刘氏后人刘建元、翟氏后人翟富建等制作的柿子酒无添加、不勾兑、纯天然,喝后不上头、不伤身,香气扑鼻。翟家村翟云周创办了江泉酒业有限公司,该公司酿造的柿子酒、屯屯枣酒制作工艺精细、用料考究、品味独特、包装精美,初具规模,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凡是品尝过柿子酒的人,都对那种酒体澄清通透、酒香清雅纯正、口感甜润细腻、回味绵长的醇厚香味赞赏有加。
柿子树既是经济林,又是风景林,冠如大伞,枝繁叶茂。春天,幼芽似箭,英姿勃发;夏日,绿树浓荫,遮阳蔽日;入秋,碧叶丹果,鲜丽悦目;深秋,漫山遍野,红叶媲枫,万物萧瑟的冬日,唯有它似一抹抹橘红挂满枝头,迎风而立,顿时让灰色暗淡的寒冬增添了几分生机。梁简文帝有诗云:“悬霜照采,凌冬挺润,甘清玉露,味重金液。”在阳城镇每个村子里都有柿树,沿山一带的北上庄、翟家、阳干柿树较为集中,它普遍生长在沟壑纵横间、山峁沟梁上、农家房前屋后。这里昼夜温差大,背风向阳,土质特殊,所产柿子、柿饼、柿子酒、柿子醋享誉盛名,上世纪七十年代,北上庄村还被列为优质柿饼出口基地。据史书记载,柿树为柿科植物,落叶乔木,在我国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如今在北上庄村还有年以上的柿树和整块田地里的柿树巷(行)。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柿果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行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咳止血之功”。柿子酒通过发酵工艺,最大化地保留了柿果的营养成分,含有葡萄糖、胡萝卜素、维生素C、碘、钙、锌等17种氨基酸和矿物质,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毒的能力,故有“天然维生素”之称,具有润肺生津、清热化痰、健脾益胃、活血降压之功效。同时,柿子酒还可泡中药、暖四肢、活血通络、祛风驱寒,深受人们青睐。
阳城柿子酒制作工艺古老传统。自唐代以来,村民们每年在霜降前后柿子成熟后,除制作柿饼、柿子醋、柿子果酱外,还以柿子为原料制作柿子酒,将软柿子和带伤的柿子收集在一起,放在大瓷缸里,用自制的木制器具将其捣碎,放上酒曲搅拌均匀,密封发酵,经过四五十天后,将发酵好的原料,与保存完好的麦秸搅拌均匀,放入自制的蒸馏装置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蒸馏,冷却便形成柿子酒。最初出来的酒叫做“稍子酒”,酒精度可达60度左右,然后就是二曲和尾子酒,味道要清淡许多,一般老百姓自己喝或送亲朋好友都会留下“稍子酒”。如果谁家酿出的“稍子酒”劲儿大,在村子里是一件非常体面的事。老百姓为了酿出好酒,图个吉利,开炉时在酒锅旁要挂一条“姜太公在此大吉大利”的红布,以求平安。
入冬后,天寒地冻,雪花飞舞,正是酿酒好时节。乡亲们沿袭过去的老传统,谁家烧酒都赶过来帮忙,挑水、晾晒酒糟子等,大伙们聚集在一块,在炉火通红的酒房内添柴搭火,谈天说地,图个热闹,等酒烧出来,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便席地而坐,开始品酒,几杯热酒下肚后,话语渐多,真是“酒壮英雄胆,不服老婆管”,在兴致勃勃中释放着一年的劳累与乡愁,别有一番情趣,成为山区冬日一景。当你漫步巷道,随处走进一家酒坊,热情好客的农民朋友都会盛情邀你喝上一杯上等的好酒。淳淳的酒香,浓浓的乡情,从山村氤氲升腾。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阳城柿子酒历经百年而不衰,名声远扬。这一千年流传下来的民间技艺,揉入淳朴民风民俗,凝聚着老百姓的勤劳智慧。近年来,阳城沿山一带酿酒大户已发展到数十家,江泉酒业公司与酿酒大户不断创新柿子酒的酿造方法,挖掘传统技艺,更新酿酒设备,助力“红枣之乡”建设,开发出了风味独特、口感甘醇、营养丰富的屯屯枣酒,赢得了一大批新老客户。如今,无论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朋友聚会,还是红白喜事,都可尽情品尝到这种香气扑鼻的传统烧酒。柿子酒和屯屯枣酒已成为当地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体现着中华酒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翟英杰,山西省芮城县人,企业顾问,退休干部,曾供职于企业和乡镇,被多家报刊聘为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发表稿件0余篇。脚步丈量风陵热土,胸怀容装条山大河。写不够的是乡愁,赞不完的是家乡。笔尖倾吐热爱,键盘激活情思。借得九曲黄河水,留下满纸爱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