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军画的柿子,连分泌物都画出来了,我真的

这柿子都流水了,我能尝一个吗?冷军:这是我画的,没法吃!

冷军柿子图

大家对上图中的水果应该不陌生,就是我们常见的柿子。从图中来看,竹筐里的五枚柿子不是熟透的红柿,而是用温煮的方式将其涩味去掉的黄柿,这种吃法在笔者的家乡比较常见。

表面覆盖的白色粉状物体,乃柿子本身分泌的水分凝聚而成,一看就知道放了有几天了。这对于吃货来说,无疑是一种诱惑,放在那不吃实在有点浪费。让人遗憾的是,这个柿子不能吃,只能看。为何?因为这是画家画出来的。这就是被估价万——冷军所绘《柿子图》。

冷军先生

在当代画坛,若提起冷军这个名字,瞬间几个词汇在我们的大脑中浮现:超写实、相机、天价……似乎这些已经成了他的代名词。

的确,近几年冷军先生以其独特的超现实画风,在艺术界占据了一席之地。在他笔下,不管是俏丽的佳人,还是日常所见的水果蔬菜,都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觉享受。

柿子图局部

这张《柿子图》对于了解冷军的网友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殊,这就是他的绘画风格;但是,对于不熟悉冷军画风的网友而言,就吃惊了:这哪里是画,这就是从树上摘下的柿子。

柿子的形状大小方圆不一,完全是自然的形状;柿子脐部从树上扭下的断茬,也是错落有致;柿子表面的白色物体,温煮以后放几天就会这样;柿子表面的光线反射,因角度变化而变化。就是这样的五枚柿子,谁能想到它是画家用笔画出来的?不由得让观者瞠目结舌!

柿子图局部

再说这个盛放柿子的这个竹筐。数条竹坯成“十”字编制,边缘处竹节被劈开后的形状栩栩如生,用来捆绑的竹丝亦是如此,完全就是一个真实的竹筐。为什么我有这种感受?因为在小时候见老人编制过,现在农村有些家庭还在是使用。

还有竹筐下的麻布背景——想必大家都见过麻袋(麻包),画的与事物如出一辙,根本看不出是画的,这就是将竹筐放在麻袋上的实景。

柿子图局部分析

通过这一张画就能看出,冷军是一位对事物观察至微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内心极其细致的人。如果不具备这两点,他根本不可能每一笔都画得这么微乎其微。

冷军有着多度的近视,这样的视力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无疑是致命的。虽然佩戴眼镜,亦无法满足对画画的视觉要求,自己画的画若自己都看不清楚,还怎么去俘获观众的眼睛呢?

冷军先生

冷军每次作画时都会手持高倍放大镜,先观察实物,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会下笔绘制;画毕后,再用放大镜将二者进行对比,以此缩小与实物的差距。据悉,这幅《柿子图》就是这样完成的。

他先将青柿子随手放在竹筐里,并没有寻找艺术角度,而是自然安放;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一连观察好几天。当然,柿子也在这个时间里有青逐渐变成了黄。虽如此,冷军最后将其变化的特点也描绘了出来,仔细观察时,我们可以看出柿子还有些青涩。不得不说,这就是绘画高手的不同之处。

柿子

其实,为了区别画与实物,我还特意找了一些柿子图片,有些遗憾,我并没有从中发现什么不同,二者放在一起,我认为都是真的,完全与绘画联想不到一起去。所以我才说“这筐里的柿子都流水了,我能尝一个吗?”面对这样的要求,我想冷军会回答“这是画的,没法吃!”

各位网友,你们能分辨出来吗?

(文:王呈祥)

齐白石画鸽子,再看徐悲鸿画鸽子,都是大师为何差别这么大?

冷军画美女,笑容神似蒙娜丽莎,草稿就卖了万!

书法临帖是不是越像越好?董其昌:不是,要临的不像才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