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以文绣的齐国,是如何把图案纹样,运

早期图案的产生、发展以及演变过程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最常见的有三种说法:一种是人类源于自身对自然界的感悟和与生俱来的天赋说;第二种是对自然界万物的模仿与照抄并用简单的笔划来体现其特征的模拟编织说;第三种是将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编织技术再现的模拟编织说。

无论是哪种说法,图案的产生、发展以及演变过程应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它在不同程度上受地理环境、生产技术以及人类思想意识的影响,阶级产生以后又被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信仰以及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所左右,是人类思想、情感、崇拜的载体。

将这种具有象征意义和寓意的图案体现在人类工具、器具、建筑甚至服饰面料上,来寄托人类与生俱来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上的多重愉悦。

齐国的图案形式

年,湖北江陵马山出土了一批楚国的丝织品,其丝织品中绢、罗、纱、锦上的编绣、刺绣等工艺较为突出,图案纹样有几何纹、菱形纹、S形纹、龙风纹、麒麟以及人物纹等,显示了春秋战国时期高超的手工艺技术和复杂的图案纹样。其利用辫针绣出的龙、凤、虎、三头鸟、草叶、枝蔓、花朵最为引人注目,其高超技艺可见一斑。

齐国的丝织物图案因年代久远,其出土实物非常稀少,但据有关史料记载,由于各诸侯国之间交往频繁,齐国的丝绸图案基本特征与造型应与当时各诸侯国的图案形式有许多相似之处。

早期古人的图案纹样来源,主要是对自然界中动植物形态的模仿和崇拜,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社会和历史变迁的认识过程。

中国的图案从其造型特征的角度分析,主要分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器物法宝纹、祥禽瑞兽纹、吉语文字纹、风景纹、几何纹等几大类,还有将多种纹样巧妙组合的综合性图案纹样。

以动物为题材的图案形式

齐地先人对动植物的崇拜,如蛇、鹿、熊、龙、凤凰、龟、以及鳄等动物。所有这些都与齐国的地理位置、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代齐地,是多丘陵之地,沿海地区草木丛生,齐地人以狩猎、鱼虾贝类为生,决定了齐地先民对水陆动物的崇拜。

地处齐国境地的山东省莱阳县曾出土了一个古人用来调和酒的岙,上面印有诸多图案,据有关专家考证,应是图腾蚕和蛇,其他图案从造型上看,是鳄、鹿、龟等。而运用到面料或服饰中的动物图案在冕服上最为突出,如“龙”、“华虫”(雉鸡)、“宗彝”(虎和长尾猴)是忠孝廉义、聪明才智的象征。

栩栩如生的龙凤图案纹样造型在齐国常服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玉海·急就篇》有“齐国给献素缯帛,飞龙凤凰相追逐”的佳句。

以植物为题材的图案形式

以植物为代表的纹样多来源于齐人赖以生存或被认为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植物。如体现人类生存根本的粟、稻、粉米等。浙江余姚出土的河姆渡新时期的陶钵上就刻有稻谷的纹样。

植物纹样在古代服饰中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以冕服中出现的藻、粉米的植物纹样最具有代表意义,取“藻”的洁净、“粉米”的滋养,来象征着装者的高洁以及带给百姓饮食无忧的文化喻意。后期还有象征根深蒂固的柿蒂纹和象征长寿的茱萸纹等等。

以日、月、星、山川、宗庙、神稷为题材的图案形式

在织物、器皿等物件中出现的日、月、星、山川、宗庙、神稷的图案纹样,表达了古人对大自然的认识与崇拜,他们希翼通过面料、服饰或器皿上的纹样表现,来表达对大自然的崇尚之情和希望获得超自然能力的迫切愿望。

冕服中所绘的日、月、星、晨、山、宗彝(宗庙)纹样使物化图案具有了超自然的象征意义,着装者也因服其服而包含了“人神共存”、“天人合一”特殊隐喻,成为统治平民百姓的合理借口。

以人物为题材的图案形式

人物作为一种纹样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古今名士先人为纹样题材,如伏羲、女娲、精卫、后羿、嫦娥等神话人物以及尧、舜、禹等圣贤之人。

精卫是双鸠氏曾居住于齐,是炎帝之女,因游于东海,溺水身亡,化为鸟,有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

后羿原是东夷人的首领,住在“寒”,今潍坊一带,夺得夏朝的政权,却不理朝政,好射猎。《孟子》认为,舜起家于齐地西南隅的历山,属“东夷之人也”等等。

这些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圣人成为人们崇尚敬仰的榜样,而以图案的形式或刻或绘或绣在器皿和织物上,逐渐成为图案的一种特殊形式;另一种是将人类日常生活中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场景,如狩猎、祭祀等活动,以图案的形式体现在器具或服饰面料上。

以吉语为题材的图案形式

吉语文字纹饰是由吉祥文字组成的,并配以图案纹样,从西周开始就有了大量的吉语印出现,形状上除了方、圆、矩等规则型外,还有三圆相连形、三花瓣相连形以及一方一圆三角形的不规则造型,其寓意为富贵、长寿、吉祥“等。

它以笔触的悠扬顿挫、长短、稀疏以及巧妙的转折,使其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并被后世逐渐演化为中国特有的书法题材。与吉祥图案相结合,布局完美复杂多变,是齐国服饰图案的主要形式之一。齐国的文字图案还雕刻在青铜器上,主要是用来称颂先祖的“金文”和“铭文”。

以几何纹样为题材的图案形式

几何纹样是战国时期的典型纹样,它以精巧细腻的造型特点建构出题材丰富、寓意深刻的抽象纹样。体现“神人共天”、“天命神权”。粗壮的商朝图案纹样和春秋战国时期体现“天人合一”、“人能胜天”的纤细精美的几何图案形成鲜明对比。

冕服中的几何纹样是黻黼纹,它的造型特点为两个背面相向的“弓”,线条简洁干练,有明辨是非、背恶向善以及君臣离合之义。它从另一个角度来体现着装者的英明果断,是国家的开明圣君的美好寓意。几何纹样在服装中多与动植物纹样结合穿插来实施其造型。

图案在丝织物中表现形式

织绣

织绣是古代图案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与刺绣和绣绘不同,织绣图案的形成受纺织技术水平的高低限制,所以无论是动物纹样还是复杂的植物纹样在织绣过程中,多以简单的织纹表达,具有特定的几何造型。

因此,几何纹样就成了早期织物上纺织图案的基本风格。

从编织手法上看织绣还包括丝编和镂刻。齐国的丝织图案延续了商周时期的图案造型的特点,多用简单的直线条构成条形的骨架,然后在其中填以简单的几何纹,如回纹、S形雷纹、点纹、十字形纹等。

《管子·轻重丁》记载了百姓无力还高利贷,管仲就请齐桓的公命令前来朝拜贺献的人,必须用一种织有“镓枝兰鼓”(镰,古乐器的一种,像钟)的花纹锦来献贺,由此这种“鲸枝兰鼓”的织锦每匹其价万钱,来带动经济的发展,由此也看出齐国织锦的繁荣。

再者,虽然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真正的齐国出土的织物实物来体现其织绣的特点,但其“冠带衣履天下”的美誉,与发达的纺织业和销售策略不无关系,因此齐国丝织物成为其他诸侯国的出土文物也不足为奇。

丝编

丝编又称为手编,通常分为单系统编织物和双系统编织物两大类。单系统编制物是指由一个系统的丝线,如一根连续的丝线或一组平行的经线通过自身的编织或是相互的编织而成的产品,其中一根连续的丝线亦可看作是一组连续的平行丝线,我们都把它们称作是一个系统丝线的编织物,如环编织物和纠编织物。

双系统编织物是指由两个系统的丝线如一组经向、一组纬向通过互相的交织来形成织物的,如斜编织物、绞编织物和绕编织物等,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体现丝绸的图案纹样。

刺绣

刺绣是指将针引线在织物上反复穿插形成图案的一种装饰手法。因其不受经、纬丝线的约束,故其表现手法上复杂多样。冕服中的刺绣纹样是“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刺绣在常服中的运用也开始屡见不鲜,为了适应当时经济形势的要求,促使纺织、刺绣工艺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在丝织品交流的同时,丝织、刺绣的技术也获得了空前的交融,使面料纺织、刺绣等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达到长足的繁荣。

由此而出现了许多大花纹的刺绣品,如龙风大花文采绣、龙凤户文采绣、鸟型纹彩绣、对龙风大串枝彩绣、车马田猎纹那修等等,大大开启人们对古代画绩五色文绣之事的向往与热爱。

“画绘之事,杂五色。”这里的意思是:面料上色彩斑斓的绘画效果可以通过刺绣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特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精湛刺绣工艺的无所不能。齐国的刺绣技艺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有“齐都世刺绣,桓女无不能”的佳传。

绣绘

绣绘是将刺绣和绘画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图案表现形式。制作方法是将毛笔蘸着朱砂、丹黄赭石等各种染物中图案造型勾勒出来,然后在线迹勾出的图案里进行涂绘的图案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冕服以绣绘来体现其造型的有同、月、星、辰、山龙、华虫。“予欲观古人之象,同、月、星属山、龙、华虫作缋”这里的“缋”同绘即画的意思,应是在用丝线勾勒以后的纹样中进行涂绘的图案形式。

结语

绘染方法在常服中的运用也屡见不鲜。在陕西宝鸡茹家庄中出土了西周时期带有明显织纹的印痕泥块,被肯定为一些动物纹样及一些装饰性的边饰,而且,织物上施以朱砂和石黄的染料,是按照用丝线进行刺绣勾勒出的线条局部绘制的船舶。以时尚为美的齐国服饰,决定了它的图案纹样也必定丰富多彩和绚烂辉煌。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3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