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
红柿也悄然成熟了。
记者近日来到从化江埔街上罗村,刚进村,就看到柿子树上长满了茂密的叶子和果实,金黄色、红色、绿色的柿子点缀在绿色的大伞里,整个村庄都弥漫着成熟收获的气息人。
“今年村里红柿收成大概万斤,”上罗村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对比往年虽然减产了,但价格却上升了,平均价格2.3元/斤左右。”
村民邱叔正用摩托车载着两箩筐的柿子来到江埔街上罗村某收购点。停好车,邱叔在收购点老板的帮助下,抬起箩筐计重,用纸条记录下柿子的重量后便又骑车返回果园运更多的柿子来卖。
在收购点里,刚收的柿子基本都是金黄金黄的,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一起,箩筐上还铺盖着一些大叶子。两名妇女正把柿子一个一个挑选后放进水果筐中,摆满一层后,然后放上一层报纸再摆满一层柿子,直至水果筐装满。
村民邱叔介绍,他以种植柿子、砂糖橘等农作物谋生,种植柿子已经有近20年了,家里近棵的果树今年能有1万多斤的收成。“我们村的鸡心红柿无核,果粉、果形漂亮,掰开时不会有果汁溅出来,都是锁在果肉中的,而且在山地种植,昼夜温差大,甜度也较高,吃起来特别清甜。”说起上罗村的柿子品质,邱叔满是自豪。
柿子除了卖给收购商外,村民还会用来加工成柿子干、“水浸柿”。在上罗村大部分村民家中,他们的场院里、房顶上、屋檐下,都排列着一个个晾晒柿子的架子,去了皮的柿子整齐地摆放在那,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从金黄色变成浅红色、红色、深红色,为秋天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记者现场看到,制作柿子干的工序不复杂,但听说要“看天吃饭”。首先把柿子削皮后放在通风、有太阳照射的地方晾晒,然后每天翻一翻,让柿子每一面都均匀晒干。5、6天后把柿子干放进冰箱存放一晚,第二天接着拿出来再晒3、4天。之后,香甜可口的柿子干便成型了。
除了制作柿子干,“水浸柿”也是不少村民犒劳自己的选择。“在煮沸的水中放入些许食盐,待其温度降到常温后,把采摘下的柿子放进水中浸泡5、6天,一个个清甜爽脆的‘水浸柿’便成功了。”邱叔笑着介绍。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刘冉冉通讯员李烨威李晓彤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骆昌威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赵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