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隋炀帝墓江苏扬州两座,陕西武功一座,

就在年,考古学家在扬州又发现了一座“隋炀帝陵”,为什么说又呢?因为早在清朝时,在扬州北郊槐泗镇槐二村就有一座墓被清代学者阮元认定为是“隋炀帝陵”,因阮元个人的影响力,这座墓长久以来便被当作是隋炀帝陵。除了扬州的两座隋炀帝陵,还另外有两座“隋炀帝陵”。一座在陕西武功县西塬,一座在河南洛宁县东宋乡锅村柏山。有网友将这种现象戏称为“一杨四吃”。

并非是隋炀帝学起了曹操,故布疑冢,而是生前做皇帝逍遥快活的隋炀帝,死后却并不得善终。

大业十四年(公元年)三月,杨广避乱于江都宫,但仍旧沉湎于酒色之中,宇文化及等于是发动了宫廷政变,隋炀帝杨广被逼缢死。仓促之间,萧皇后只得命人用床板为棺匆匆将其埋在江都城内,但是之后又有两次改葬记录。

大业十四年(公元年)三月,初葬江都西院流珠堂。大业十四年八月,杨广旧部将其改葬江都吴公台下。武德五年(公元年)八月,李唐平定江南后,唐太宗命人将其改葬于雷塘。也就是说雷塘便是隋炀帝杨广的终葬之地,但是“雷塘”在哪?

隋文帝杨坚的泰陵在陕西咸阳,因此,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李渊本意是将隋炀帝陵从扬州迁到咸阳的泰陵旁,但是中途出现了一些意外,导致隋炀帝最终被安葬在陕西武功。

河南洛宁的墓据传也是李唐为隋炀帝选的终葬之地。与其它3座隋炀帝陵相比,这座墓更有“帝王气”。这座墓位于荞麦山上,墓冢呈不规则三棱锥形,规模宏大。

但是,隋炀帝的终葬之地只会有一处。带着这许多的疑问,对扬州曹庄的这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开始了。

年4月中旬,考古工作者在这座墓内发现了一方墓志,上书:“随故炀帝墓志”。

在这座墓中清理出两颗牙齿,经鉴定墓主人死亡年龄应该在50岁左右。墓主人的死亡年龄符合史料中对杨广的记载。扬州曹庄这座不起眼的小墓还真是隋炀帝的终葬之地“雷塘”的所在。

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隋炀帝墓”,由墓道、甬道、主墓室、东耳室、西耳室五部分组成,主墓室近方形,南北长3.92米,东西宽3.84米,残高2.76米。这座墓为砖室墓,主墓室仅有十几平米,陪葬之物除少数几件外,其它均略显寒酸,这真的是隋炀帝的陵寝吗?

十三环蹀躞金玉带

由玉质带扣、玉质扣柄、镂空柿蒂纹方銙、附环玉方銙、尖拱形玉銙、偏心孔玉环、玉铊尾组成。十三环蹀躞金玉带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等级最高的一套金玉带。为上等的新疆和田白玉,玉质洁白无瑕。

蹀躞带流行于北朝,在每块玉带板的下方,带有能挂载小物品的小勾的玉带便为蹀躞带。十三环蹀躞金玉带为最高等级的带具,仅皇帝可用。玉质的带板嵌在长长的皮质带子上,使用起来会略长,需要将带尾绕到背后,铊尾可以防止皮带滑脱。

据推测,这件“十三环蹀躞金玉带”很可能是北周时宇文邕的。由宇文邕赐给李穆,李穆献给杨坚,后一直传到了隋炀帝杨广的手中。

鎏金铜铺首4件,此为其中之一。说到这件“鎏金铜铺首”就还得说回隋炀帝之死。隋炀帝最初被草草下葬,不可能有什么像样的随葬品。后来他的旧部将其改葬吴公台下,可能他的旧部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随葬品,于是就从气派的江都宫的宫门上卸下来这4件鎏金铜铺首作为隋炀帝的陪葬品。

隋炀帝的两颗牙齿

扬州曹庄墓内发现的墓志及两颗牙齿已经确认了墓主人的身份,此外,在这座墓的近旁还并立着一座规格相当的墓葬,最终被认定是隋炀帝的皇后萧氏之墓。

隋炀帝皇后萧氏死于贞观二十二年(公元年),死时已经年过八旬,但被认定墓主人是萧后的这座墓的墓主人死亡年龄却是56岁。如果这座墓的墓主人不是萧后,但却又在这座墓中发现了后冠。这太矛盾了。

贞观四年(公元年),唐破突厥,萧后被接回长安,贞观二十二年三月,庚子,隋萧后卒,诏复其位号,谥日愍,使三品护葬,备卤簿仪卫,送至江都,与炀帝合葬。”

对于这座寒酸的隋炀帝墓,还有几个存疑的地方。细心的朋友应该已经发现了。

隋文帝杨坚北周时袭封“随国公”,后来建立隋朝后,觉得“随”字不妥,改为“隋”。而这座隋炀帝墓内发现的墓志上写得是“随”字,而不是“隋”。感觉有点像“山寨版”的呢,这样的用法是否妥当?

一般而言,帝陵使用“金匮玉册”,而非墓志以彰显其身份。隋炀帝墓使用的却是墓志铭。

同时,作为帝陵,这座墓也太寒酸了。出土文物中只有一副“十三环蹀躞金玉带”为皇帝御用之物,其它的陪葬品都太寒酸了。或许是由于几次改葬,隋炀帝尸骨不存,仅剩两颗牙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