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婚礼是满族习俗与汉族习俗互相影响而形成的,是这两个民族习俗的融合体,再加上男婚女嫁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头等喜事,所以,老北京的婚礼有着许多繁琐礼仪程序。仅从迎娶前双方家庭做的一些工作这一点,您就能看出来。贴喜字新婚贴喜字,自古就有这个习俗。相传王安石在结婚的时候,在红纸上挥笔写下双“喜”字贴在门上,讨个喜事成双的好彩头。那么贴喜字有什么讲究呢?新房喜字一般在婚礼前一天的上午贴,娶亲的人家窗正中要贴上双喜字,嫁女的人家贴单喜字。新房内的喜字一般为较薄的剪纸。家居内的贴喜字为双数,门柜上还要贴上喜联,诸如“天作之合”之类。
如果需要贴喜字的地方已经有喜字了,那么就要贴一个更大的喜字,寓意“喜上加喜”。喜棚是为了为了给前来贺喜的亲朋设座,招待酒饭,所搭建的临时性建筑,也叫酒棚。它是喜事的门面,所以搭建得非常讲究、漂亮,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喜棚按季节分有夏天的凉棚和冬季的暖棚。凉棚上安有大型卷窗,以便通风。四周席壁上镶有玻璃窗,以便透光。棚顶四周饰以各种颜色的挂檐。暖棚里面有火池子或者大型的炉子。棚的出口入口出都设有设有可以避风的地方,称为“避风阁”席棚的出入口的门上都挂有彩球,彩球的颜色多为红色、黄色或红色、绿色,有的用红、绿、黄三色,取“连中三元”之意。
门框上贴有喜联,喜联的内容都是吉祥之言。添箱又称添房。女方在接到男家请期后,发请帖告诉亲朋好友。接到请帖的亲朋好友、邻里乡党赠礼贺喜。礼品除了钱之外,一般为衣服、衣料、被面、鞋袜、帕巾之类。关于添箱还有一个典故。传说在很早以前,某村落一户人家第二天就要嫁自己的女儿,不曾想所住的房屋“轰”的一声倒塌了,全家人都被埋在里面。众人知道后急忙救人,救出这家人之后,大家发现这家人竟毫发未损。这时,有一个算卦的先生路过此地,看了一眼这家人的女儿,说这女子有“天相”,有神仙保佑,会避过七灾八难。大家听了之后都信了,便取来各自的新布料或新衣装,凑齐嫁妆,好让这女子明日顺利出嫁。此后,谁家出嫁姑娘,左邻右舍都要在婚礼的前一天送点礼物以示吉利。
慢慢地,就形成一种仪式一种风俗。现在女方“添箱”已是娘家为女儿举行的一种重要的仪式,像男方大喜之日举行的婚礼一样隆重。可见,这结婚不单单是两个人因为爱情走到了一起,组成一个家庭,还是两个家庭的生活的相互融入。老北京结婚“回门”需要做哪些?回门是北京婚俗中非常重要的嫁娶礼仪,是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回门起源于上古,又称为“归宁”,还可称为“做客。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此俗的称法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因为是新婚夫妇一块回门,南方称“会亲”,近代通常在婚后第三天,又“三朝回门”。
也有成婚后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回门的,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嫁娶》里记载:“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鹅蛋,以金银缸儿盛油蜜,顿于盘中…并以茶饼鹅羊果物等合送去婿家,谓之‘送三朝礼’也。其两新人于三日或七朝、九日,往女家行拜门记,女亲家广设华宴,款待新婿,名曰会郎。”那么回门到底需要做什么呢?具体点讲,回门就是成婚后第三天,新娘要回娘家与父母兄弟等亲朋好友行回见礼,也叫“回酒”。一般情况是这样,这天一大早,娘家便派新妇的兄弟或者是堂兄弟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在临行前,要先向公婆叩头行礼,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
这个时候,新郎要带着礼品。在旧时,男家一定要送回金猪一只,以示新娘子的贞洁。女家收到金猪后即分予亲戚朋友、街坊邻享用,表示自家女儿不辱门楣。到了娘家之后,新婚夫妇要先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然后宴请新婚夫妇喝酒。宴席之后,新郎一个人先回家,新娘要在娘家待到很晚才回去,但也不能在日落后回到男方家里,因为日落前回到男方家里容易生儿子,这是重男轻女的一点体现。如有新婚夫妇不得已要住在女方家的,夫妻需分房睡,以免对娘家的人造成冲撞,这些都是回门的禁忌。等回门完了,这一场热闹的婚礼才算真正告一段落。
老北京婚礼上的轿子有什么特点?按老北京的习俗,凡是嫁娶,都必须必用喜轿。即使是出身寒门中的女子,出嫁时也必须坐喜轿。这种婚礼习俗是明媒正娶的标志,否则,就不是正式的婚礼,日后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被一些长舌妇以各种骇人听闻的谎言搅乱生活。由于每家的经济条件不一样,所以有的喜轿由四个人抬,有的喜轿是八个人抬,称为八抬大轿。喜轿的轿厢,多为竹木所制。轿围是最受人注目的地方,是一种奢华艳丽的装饰品,以红绸或绿绸为底儿,上面有不同的彩绣,有如意头、祥云锦、柿蒂纹、团凤等,造型美观、想象丰富、寓意隽永。比较殷实的人家,除了新娘乘坐的红轿之外,还有专门供娶亲与迎亲的女宾乘坐的绿轿。
迎亲的前一天下午,男方会让轿夫和一切执事在家门前展览出来,招来四面八方的围观者,一方面显示富有,另一方面增添喜庆的气氛,这一活动被称为“晾轿”迎亲当天,非常热闹,首先,在发轿之前要请“福禄双星”和“搜轿”,由双方家中的长辈拿着镜子和蜡烛把轿子找一遍,然后用熨斗在轿内熏一下,有驱邪迎新的意思。并请两名幼童坐在迎亲的轿子里“压轿”,这才开始发轿。如果男方距女方家非常远,中途轿夫需要休息的时候怎么办呢?轿子不能着地,轿夫要用鞋垫在轿子的四个角,称为“垫轿”。当轿子到了女方家中时,还要“照轿”,就是新郎请几名没有结婚的姑娘前后左右看一下轿子。之后新郎还要“摆轿羹”。下面就是女方家要做的事情了。
新娘在上轿之前要“扮上轿”、穿上特定的“上轿衣”,然后由亲兄弟抱着或者背着上轿,称为“抱轿”。旧时,还有“哭轿”,姑娘出嫁的时候一定要哭,不哭不吉利、有越哭越发的说法。这一切都有了之后,新娘才能上轿,用被子围住身子、脚放在脚炉上,以火“压轿”新娘上完轿之后、女方要用水洒在轿子的角上,这叫作“洗轿”。喜轿还没到新郎家时,还有专门的“迎轿”的仪式、敲锣打鼓、鞭炮齐鸣新郎还要在家门口等候,对轿子行礼,感谢轿神保佑新娘能够平安到达,然后就是“闷轿”、就是婆家紧闭大门,不让新娘下轿,来压压新娘的性子为了使妻子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百依百顺,新郎在新娘下轿之前赶紧去“踢轿”,显示自己的威风可见,这轿子在老北京的婚礼中是多么地重要,从中也能看出来,与现在成亲相比,旧时成亲的确不是一件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