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非遗文化,掐丝珐琅既需要弘扬,也需要心手相传。
近日,天通苑南街道组织了一场“巾帼心向党喜迎二十大”掐丝摆件制作活动,北京青果工艺工作室专业老师李英带领街道工作人员巧手“掐”出非遗。
掐丝珐琅掐丝珐琅是一门指尖上的艺术,于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脱胎于古老的景泰蓝工艺,将金银或其他金属细丝,按照墨样花纹的弯曲转折,掐成图案,粘焊在器物上,称为掐丝。
妙手生花“掐丝和粘丝是制作过程中很重要的步骤,每一条曲线,每一个转折,每一条金黄丝线的邂逅都展示出掐丝珐琅手工艺独有的艺术魅力,是个慢活,需要耐心、细心。”
“填色则可以天马行空,任大家妙手生花、发挥想象力。”
活动伊始,李英简单介绍了掐丝珐琅的工艺和历史,并讲解了掐丝、填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迫不及待动手制作。
慢慢掐丝、细致填色……一下午的时间,大家小心翼翼、仔仔细细,在专注与静谧中完成了“柿柿如意”的掐丝作品。
心手传承“除了对掐丝珐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在制作过程中也体会到了艺术创作的艰辛与不易。”看着自己的作品,大家爱不释手,骄傲地说道。
非遗文化要学懂弄通,更要传承发扬。
天通苑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举办此次活动,是希望大家近距离学习中国特色传统民间制作工艺,让大家认识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技艺。
根据大家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天通苑南街道还将与相关部门、工作室等组织手工制作香薰等活动,带领大家学习技艺、丰富生活。
文/本报记者孙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