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 柿栽培 >> 乡间柿子

乡间柿子

乡间柿子

■赵锋

秋天到了,它红着脸挂在枝头。羞涩得如同村头的小姑娘。

秋天到了,是该它们成熟的时候了。就像村里待嫁的新娘。

它们是村里随处都可能看到的柿子。就在路边,它们充满喜庆的颜色装点着整个村庄。

小时候,各家各户的地边基本都有几棵柿子树。好比是地的篱笆,成了地的一种点缀。即使没有,细心的主人出于习惯也会在地边种上几棵柿子树,成了立在村里的门牌。

那时,张庆与闫二家的柿子树是最多的。闫二家的果树是村里数目、品种最多的。闫二家住在村里的一个山坡上。村里没有人愿意住在离公路那么远的地方。但是当各种各样的果子挂满枝头的时候,村里孩子的眼球都被完完全全地吸引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责备各自的家长,说自己为什么没有一个果树环绕的家。在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的年代里,果树是最好的“零食”,也是孩子眼里最大的诱惑。

夏天刚到,柿子便开始开花。开花过后,樱桃般大小的柿子就闯了出来。没过几天,便长成核桃大小。此时,暑假已经不远了。村里的孩子们都巴不得早点放假。

好不容易终于到放假。还没有来得及冷却因为期末考试成绩带来的伤感。就迫不急待地跑到各自柿子树下。看看树上的柿子长到多大了。树下的巴望是乡下的孩子才会真正拥有的真正快乐。

等到柿子长到青苹果般大小时。此时的柿子味道很涩,难以下咽。这很好办啊!村里早就有腌柿子的习惯。由于害怕大人的指责,而且此时摘来的柿子大都是偷偷摘别人家的。所以不可能大大方方地把柿子拿回自己家里腌。在解决吃的问题上,村里的孩子永远都是最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的。于是,我们就把柿子分别埋在各自的稻田里。这样,既能达到腌制的作用,又能很好地隐藏,不容易被别人发现。可是问题还是出现了。村里的田太大,匆忙之间,过几日兴高采烈去掏柿子时,却怎么也找不到柿子的踪迹。

村里的春花也和我们一起腌柿子。但是女孩子就是细心。每次她都会记好自己的柿子埋在自家田边的第几行稻谷旁。到了时间(一般为一周)就不慌不忙地去取。春花后来告诉我们这样的方法。我们都纷纷仿效起来。这种方法果然很灵验。从此,我们就再也不用为找不到腌的柿子而发愁了。

腌柿子尝过之后,就巴望着能尝到真正的红柿子。这个过程很漫长,基本要贯穿整个暑期。由于气候的原因,家乡的柿子一般都要等到秋季开学时才真正地熟透。

此时,在农忙的间隙,村里的农妇会不失时机地把自家的柿子摘回家。红透了的柿子,就把它们切成片儿,晒成柿子角,然后用竹签穿成串挂在屋檐下。这样一直挂到冬天,经霜打过后。柿子角上就会结出晶莹的白色的霜。霜打过的柿子角香甜可口,是乡间冬天无可比拟的美味。

到了秋后,还有一些还没有完全红透的柿子。再不摘下来就会自己掉下来。烂在地里了。那多可惜!这时,各家都会抽空背上背篓去把树上所有的柿子都摘回家。一部分用坛子腌上,另一部分却用来酿酒。柿子酒在乡下很有市场,村里的人都喜欢喝柿子酒,那种热乎劲甚至超过瓶装酒了。毕竟,村里的柿子的产量远远低于玉米。这反而让柿子酒出尽了风头。只有贵客到家,主人才会把柿子酒拿出来给客人尝尝。

柿子像是秋天村庄里的灯笼。它的颜色是丰收的色彩,它的味道是甜美的滋味。它们一年又一年地如期而至地迎接着村里人渴望的丰收而甜美的生活;它们一年又一年地坚持不懈地传递着村里人期盼的喜庆而温馨的岁月。

村庄中国记录者

在这里,用文字表达,用相机记录,在村庄里行走,书写和记录村庄里行进的中国。相信文字与影像的力量,用文影记住乡愁;用文影温暖人心;用文影观照自然与远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