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熟了,柿子到柿饼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满满

柿子已经红了,楼下超市水果店常看到摆着红彤彤的新鲜柿子,但是在城市却很难再吃到儿时的味道。小时候,外婆家晒柿子的童年经历一下涌上心头。生活的色香味,当然少不了吃的。普通的水果也寄予人不同的感情,今天的这期就来聊聊这常见之物,柿子到柿饼的甜蜜之旅。

柿子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栽种已有千年的历史,不过现在多以黄河流域的几大省份栽种较多。因品种、区域、气候等差异,采收期各不相同,一般在8~11月采收,加工柿饼用的柿果以果实黄色减退稍显红色时采收最好。

在常年干旱的黄土高原,水果最为难得,耐旱的柿子树,无疑是自然慷慨的馈赠。充足的光照,秋冬十多度的昼夜温差使这里生长出的尖柿格外甜。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珍惜自然馈赠的每一份甜。然而时间和距离却阻碍了人们对水果的获取。柿子红不过一季,所以人们必须想办法留住它的甜美。

减小去皮的柿果均匀挂放在太阳光下暴晒,还得每天翻动3~4次,使果实晒均、晒匀、晒透。经过1星期左右,用手反复压捏,使果肉柔软、组织溶化,这样的果实软度,甜分都比较均匀,要加工成优质柿饼,必须压捏充分,压捏越充分,柿饼品质越好。

柿果含单宁酸较多,涩味大,必须经过充分的脱涩,才能有较好的口感,揉捏后需要用硫密封燃放熏烟2小时,再放置通风处,散尽烟雾。一个月后柿子彻底糖化,拥有了金红的颜色和柔软的身体。这时离最终的美味只差一步之遥了。将压成对的柿饼放在大陶缸内,一层柿子皮一层饼的隔开,然后把柿子封起来告别阳光和空气,大约需要8-10天。

随着剩余水分的蒸发,果肉里的葡萄糖和果糖,也渗透到表皮上来。吸水的果糖行成一层糖浆,不吸水的葡萄糖则会行成一层白色的糖霜,包裹着果糖糖浆。12月,进入深冬季节,柿饼也染上了冬天的颜色。出霜时,应注意上下翻动,防止发生霉变,影响质量。

吊柿饼

有一种柿饼,跟市面上大多数的柿饼长得不太一样。它不是那种扁扁的烧饼型,而是一颗尖尖的色泽饱满的果子形状。之所以长这样,皆因它是新鲜柿子被吊着晾晒而成,人称“吊柿饼”。

看似小小的一枚柿子,从采摘清洗去表皮,到日晒压捏脱涩,再到出霜,也经历了一场甜蜜之旅。

不过在这也得小小提醒下:不能空腹吃柿子,最好是饭后吃,因为柿子含有大量的柿胶酚和红鞣质收敛剂与胃酸凝结成硬块,形成“柿石”。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胃溃疡,甚至胃穿孔等。柿子在饭后吃就不易形成“柿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