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喜堂哦,我的富平尖柿渭南文艺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那棵树又妖娆在我的梦里。

萧瑟秋风中满山坡的柿树都已卸妆,巴掌大绿的或红的树叶飘零遍地。到了,快到了!坡坡底下那个村子就是。顺着老队长的手指,我们看到了羊拉屎蛋蛋般散布山脚下的一二十户人家,不知怎地,来时的一路豪情和兴奋突然消失了,步履间多了沉重和疲惫感。就在这时,那棵树,那棵半山坡尚未卸妆的柿树扑入眼帘:拳头大小圆圆尖尖肥肥硕硕经霜后愈发显得红灼灼娇艳艳的果实,或三五成群,或俏立枝头,或累累然垂挂,在残存的几片绛红色树叶映衬下,喧闹出活泼泼的野性之美,红腾腾出一片撩人景象……

51年前,去富平县北部山区插队,队里特意留给我们知青的这树柿子,在此后的岁月里,尤其进入老年后,不仅成为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亦常常温馨温暖着我的梦境(尽管美学价值抵不住随之汹涌而来的贪欲,不消半天,在我们粗手笨脚掠夺式采摘下,那棵树只剩下残枝败叶)。深深镌刻梦境的,还有用这种尖柿制作的柿饼。因这种柿饼包装时两个一合,柿脐相对,活脱脱演绎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之美,故又称合儿饼。远在明代,富平合儿饼(主要产地在庄里、曹雷村一带)便已成为一种地方名贵吃食,不仅贡献朝廷,且远销兰州等地。唐代时富平柿农就已掌握了柿饼加工技艺,经过千年的生产实践,其制作工艺和加工工具亦不断完善、成熟。每年霜降后,柿农将采摘下来的鲜柿子,清洗后用特制的旋刀削皮,继而用细绳穿挂起来,进入“晾晒”阶段。此后一个多月内,还须捏饼:前期轻捏果心,使之软化、脱涩、缩水、干燥;中期捏块,使果肉致密柔软,干湿均匀,色泽美观;后期捏断果心,进行整形,防止果肉收缩,并使外形规整。最后一道工序便是收堆捂霜了,其成败关键在于把握柿饼的干燥程度,只有收堆适时水分适当,才能使霜出得快而厚,呈白色结晶状,即俗称的“疙瘩霜”了。加工工艺即如此复杂、精细,难怪合儿饼不仅外形团团如磨盘状,煞是好看,且果肉红软透明,撕扯间那一抹金黄质感,更是给这一吃食平添了一种高贵之气了。食时,不妨先伸出舌尖轻轻一舔,则覆盖表面的那层白白厚厚且能润喉润肺的疙瘩霜,带点沙沙甜意,若有若无地融于口腔。经此缓冲,再慢慢咬下一块果肉,不急于咀嚼,就那么含在嘴里,体验满舌味蕾的激情绽放,任其消融在一片充满柔情蜜意的糯糯甜腻中……这种美食体验,恐怕只能用陕西方言中的“受活”一词形容了。

不过,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美食并没有给富平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而受“以粮为纲,其余砍光”的极端思想的影响,许多柿子优生区的柿树也被砍掉。其实,由于缺乏相应制度(如市场经济)的支持,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富平生产的鲜柿和柿饼不但量少,也不值钱。记得我有次去县城给生产队卖柿子,又大又圆的尖柿,四五个仅卖一毛钱,还得耐心等买主。至于柿饼,也就几毛钱一斤吧。不无搞笑的是,有次由于架子车后档没固定好,一路颠簸遗漏了不少柿子,一骑自行车的老者从后边赶上,调侃道小伙子你是卖柿子还是遗柿子,这才发现自己所闹的笑话。后来,我进城当了工人,对富平柿子仍念念不忘,曾在刊发于一家京报的散文中,说我梦想有一天家乡富平的柿树成片成林,红遍中国,走向世界,成为强县富民的一大支柱产业。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一梦想已经变为现实。

日前,正是柿子红遍富平大地的时节,随同省市县醉美柿乡文艺采风团,我徜徉于大大小小的柿林之中,和柿农一块分享柿子丰收的喜悦。恪于传统观念,过去农人多利用埝头沟畔或房前屋后种植几株柿树,够自己吃及送亲友就行了,没谁奢望以此发家致富,故历来有柿不成林之说法。而此时展现在我眼前的,已然是数百亩乃至上万亩的壮观景象。当然,这与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和相关政策扶持息息相关。同时,在市场杠杆作用下,政府因势利导,支持专业合作社与知名企业联手,建立生产基地,集柿子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做大做强柿子产业,从而使不少柿农由此脱贫致富。距我原先插队小山村不远的曹村马家坡,现已成为富平的一张靓丽名片,红红火火发展的柿子产业,不仅使这一带柿农钱包鼓鼓,普遍年收入达一二十万元甚或更多,亦彻底改变了这里的生态环境,绿树掩映的农舍小楼,花草簇拥的硬化村路,以及塑胶铺设的观光小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此旅游休闲。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现在的柿饼加工手段,也走出了千百年来的原始手工作业,采用了机械加工乃至智能化流水线。不可否认,过去手工作业不但效率低,且不大讲究卫生条件,自是难免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现如今所到之处,一个个具有蚊虫防护功能的大棚扑面而来。走进企业,整洁有序的加工线,戴着口罩和橡胶手套的工人,走廊两侧安装的透明纱窗,以及强化源头管控的条条细则……无不保障着食品的安全。也是,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这天大的事,自是小觑不得了。

采风回来的那天夜里,我喝了朋友送的柿子酒。酒是好酒,入口绵柔,回味甘甜,不觉间多喝了几杯,遂酣然入梦。恍恍惚惚中,我又置身于一架架红色瀑布也似的柿饼晾晒大棚里,不知何时,这里挤满了来自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以及全国许多著名超市的考察团,而大棚里居然琳琅满目展示出以柿子为原材料或辅料深加工出的百余种产品,诸如柿果糕点、腌渍品、柿叶茶、柿子醋、保健饮品乃至美容护肤产品等等,引发出一片啧啧赞叹声……。真美呀,那梦。更美的是,醒来我发现,其实梦中的一些产品,早已成为生活中的现实。哦,我的富平尖柿。

柯喜堂,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杂文学会常务理事,作品散见于《西安晚报》《西安日报》《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工人报》《渭南日报》《春城晚报》以及《读者》《金秋》《中学生阅读》(高中版)《课堂内外》(高中版)等海内外报刊。著有散文随笔集《品读富平》《需要激情》。

*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更多精彩

主办:渭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编:赵粉绒

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9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