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社个性化深度游,这样的旅游本地化

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旅游“本地化”成为新趋势,具体来说,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异地游客的“居民化”,即异地游客在旅游消费偏好和行为方式上更贴近本地人;

二是本地居民的“游客化”,即本地居民成为当地一些旅游目的地的主要“游客”。

今年春节期间,节日氛围和冬奥盛会的举办,吸引了不少市民走出家门,“身体力行”地诠释了旅游“本地化”——故宫、国家博物馆预约火热,颐和园、北海冰场上欢笑不断,各大商圈电影院里座无虚席……

随着大家对旅游的体验性、个性化提出更高要求。有研究者认为,各大城市应该进一步把握机遇,近、中、远期分段谋划、靶向施策,推动旅游“本地化”品质提升。今天,让我们跟着研究者的思路一起了解旅游“本地化”~

旅游“本地化”的特殊性

研究者认为,微观层面看,旅游“本地化”是消费者旅游动机的变化,宏观层面看,旅游“本地化”则是受经济、社会、技术、政策等多维因素影响的产业演进趋势。主要由以下几点因素促成——

经济社会发展改变消费结构,旅游成为大众消费行为,其与本地休闲的差异性、与本地生活的疏离感变小。消费偏好变化影响旅游动机,旅游活动更注重文化品质,异地游客倾向于感受目的地真实生活与原真文化。充分对称信息助力旅游决策,移动互联网缩小信息差异,促成本地居民和异地游客的一致消费偏好。健全交通体系降低出行成本,公共交通体系不断完善、自驾游发展普及推动“本地化”旅游。丰富休闲业态满足多样需求,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全产业链的城乡经济转变、向全天候全范围全业态的综合性体验转变。

“本地化”旅游具有七大“独特基因”——

高频次,本地游客出游的随意性增加出游次数。

快捷,旅游半径缩短。以家庭游为主,替代过去以大型旅游团为主。个性化,所需旅游服务以小众特色服务为主,需要精细化、定制化服务。单一需求,出游多为减压、旅居、亲子等为目的的“微度假”。特色农产品代替旅游纪念品,“本地化”旅游景区往往位于近郊或乡村,游客多需求当地特色农产品。信誉度要求高,本地客群“回头率”高、口碑效应大,对服务供给者提出更高信誉要求。

受疫情影响,旅游业整体发展受到冲击,但同时也推动“本地化”旅游加速成型。研究者发现,疫情之下,“3小时”旅游圈为主要活动范围,超半数游客选择自驾游,五成左右游客选择城郊游和乡村游。

如何推动旅游“本地化”?

那么,对于北京来说,如何发展旅游“本地化”,让外地游客深度体验首都魅力,让本地游客更愿意走出家门?

研究者认为,北京应顺应趋势,紧抓冬奥契机,围绕旅游“本地化”以休闲体验为主、以家庭团队为主、以近郊游为主等特征,推动实现近期有供给保障、中期有成熟体系、远期有知名品牌。

近期——紧抓冬奥举办契机

要巩固冰雪热情,保障旅游“本地化”资源供给~

做好城市运行服务岗位文旅产品供给。加强公共文化供给,转播冬奥赛事,采用VR等技术直播厂甸文化庙会等本市传统民间节事。统筹协调实体商超和线上购物平台继续开展“春节不打烊”等活动。

倡导固定期文旅消费优惠。鼓励主要商圈、品牌步行街、市内文旅景点等探索与平台合作发放固定期文旅消费券,景区门票也可探索推出固定期间门票优惠。

培育发展“冰雪京郊游”。打造冰雪主题精品民宿,依托优质民宿资源及周边空间丰富冰雪运动体验元素,覆盖滑雪滑冰、雪橇爬犁、雪地摩托、冰雪温泉等冰雪体育及娱乐项目。

联合本市平台企业开展“冰雪欢乐购”。鼓励本市滑雪场、滑冰场、冰雪运动产品商家、冰雪运动教培机构等推出销售套餐、折扣优惠等。

中期——紧扣休闲体验主定位

中期发展要聚焦家庭型、“微度假”“轻旅游”等加快形成旅游“本地化”产品供给体系。

丰富研学游等产品供给。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组织赴游乐园、动植物园、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体育馆、文化馆等各类研学游活动。

丰富家庭亲子游产品供给。丰富拓展过去旅行社亲子游产品体系,鼓励针对不同成员构成、消费水平、个性偏好的家庭推出定制化“私人管家”服务,设计多样化亲子游套餐。

丰富老年康养游等产品供给。鼓励养老机构与平台企业探索推出老年康养文旅项目,根据老年群体身体状况、出游偏好设计合理旅游路线,做好医护服务等保障。

大力推广精品工业旅游。聚焦12条工业旅游线路,完善对首钢工业遗址公园、艺术区等工业园区旅游服务,推进工业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生产。

远期——紧扣本地旅游产品品牌建设

远期发展要推动旅游“本地化”在与城市融合发展中显特色、有高端、成主流。

打造精品特色主题民宿。聚焦北京市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星级乡村旅游民俗村等,对接社会资本,深入挖掘京郊传统文化和乡风乡俗,持续培育一批乡村精品民宿品牌依托民宿资源开发花田、牧场、滑雪游乐园、越野赛车等项目,推动民宿旅游由打卡观光式消费向度假式消费转变。

鼓励有条件的生态涵养区发展“采摘经济”。推广密云设施农业“采摘经济”经验,鼓励延庆、门头沟、平谷、怀柔等有条件的生态涵养区打造设施农业集群,建设有机采摘园区等,联动区内滑雪场、民宿等旅游资源,开发“滑雪+住宿+采摘”等京郊旅游套餐。

培育林下经济提升森林旅游吸引力。培育一批森林特色镇、村,科学高效利用森林资源,划定林下经济发展空间。鼓励发展与森林旅游、林下休闲、森林康养、自然教育、户外拓展等密切相关的产业,积极探索“林下种植+自然体验”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持续推广优质农品品牌。用好抖音、微博等互联网营销平台推广“密云农业”“妫水农耕”“平谷大桃”“大兴西瓜”“房山磨盘柿”等区域农业公共品牌,增强区域农业品牌美誉度。持续开展“北京农业好品牌”宣传推介活动。

研究者的观点

就摘录到这里

关于旅游“本地化”

您有什么见解?

欢迎留言告诉发改君~

《研究社》栏目开放投稿,

邮箱为fagaijun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