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玩游戏好吗?让他们玩有艺术性的游戏反而更有好处
孩子天生会玩儿,如果我们不干扰他。
有一位朋友分享说她小时候有一个画面,就是跟小朋友一起在柿子树下捡柿子花,把它们串成一串挂在脖子上当项链。这个游戏带来的满足的感觉,让她在中年时期还记忆犹新。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有想象力的游戏,你我可能小时候都以不同的形式玩儿过,本来掉在树下的柿子花是一无所用的东西,可是在你的想象中它可以是项链上美妙无比的绿宝石。
它是戏中的绿宝石。
小孩子时时刻刻是编剧者,编写,即兴演出着他内心深深需要的剧本,不用发工资。
孩子本来就是艺术家啊!
他们的作品别无选择的只能反映他们的内心,他们还不会取悦于任何人。
社会上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把他们送去各种艺术培训班,其中有些人说我不送他去学奥数,识字,珠心算,我送他去学钢琴,芭蕾,画画。让他从小有点艺术修养。
在送去之前,父母们知不知道你的孩子本来就是个艺术家?他们象个真正的大家那样,每天过着忘我的艺术生活,只演与自己心灵有关的剧,只画与自己的心灵有关的画。这何其难得!!
学了技术之后,他们反而会问你:我弹得好吗?---或者说:把这幅画挂起来,我画的。不是一次问,而是一遍遍的。甚至有一天,你不表扬那个结果,有一些孩子会失去了动力。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甚至不关心这些艺术品的后事儿。他们只管创作。我只在孩子身上看到这么纯粹的境界。
先说说大家熟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小时候玩儿卖肉的游戏,孟母发现因为他家旁边有个卖肉的。孟母很聪明,她没有指责小孩,而是搬了家,所以她是个教育家,因为她首先观察儿童的游戏,然后她观察环境,然后她改变环境。搬家后孟子玩儿葬礼的游戏,因为他家挨着个办丧事的。然后孟母又搬家,搬到了一个私塾附近,这次孟子玩儿读书的游戏。
我并没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想法。我只是想借这个例子说明:
你看艺术家是别无选择的,他只管把他体验的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如果你发现这个艺术作品不健康,那你不能指责艺术家,你要改变艺术家的生活体验。如果你发现一个艺术家的作品空洞,那你也不能指责艺术家,而要带他去体验有内容的生活。
健康的艺术不会是不均衡的。
也不会让人对什么人最本真的东西感到无所谓。
但不健康的艺术也会被人们长久地享用着。
孩子们也是如此,他们只管受影响,表演。他们会着迷与上瘾。也会走不出来。
有想象力的游戏只是种艺术形式,它本身不会让孩子不健康,好像一个碗,本身不会让你食物中毒,但碗里如果装了霉变的东西,才会让人吃了不舒服。
好像是生活中的一般污渍很容易清除,但如果是个功能强大的化学染剂就很难去除。如果用了其它更强大的化学制品去除,又恐怕把衣物本身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