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变成柿饼的12道工序你知道吗跟随镜头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冬季比较寒冷,在科技未发达的时代,应季的蔬菜、水果较少。所以人们往往在秋季的蔬菜收获时,把一些适合秋收冬藏的蔬菜、水果加工成可以随时享用的“四季菜、四季果”等。比如把白菜制成酸菜、把柿子制成柿饼、把柠檬加工成柠檬干儿等。我们先来看看白菜。沈阳新民市是辽宁省蔬菜主产区之一。近日,新民市种植的大白菜进入集中收获期。今年秋菜的产量、销量都不错,种植户们已经开始忙碌地采收和销售了,酸菜也开始“泡”了起来。

在沈阳新民市大民屯镇的一家蔬菜种植合作社,地里的白菜已经开始收获。在地头边,菜农们要对刚刚采收的白菜进行外观检查,去掉外面的包叶,把这样干干净净的净菜送去销售。

新民市大民屯镇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付新成:白菜今年长势非常好,像我拿的这颗白菜就要十多斤,一亩地像我手里这样的净菜也得到一万三四千斤到一万四五千斤。

大民屯镇是辽宁主要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秋季以白菜生产为主,产值近1亿元。为了方便蔬菜销售,新民建设起了拥有两座大型蔬菜批发大厅的农产品交易中心,畅通市场供应链条。

某农产品交易中心负责人栾冰:现在我们主要是大批量秋菜上市的阶段,我们每天日交易量在吨到吨左右,采购商除了我们辽宁当地的大型采购商之外,还有来自北京、上海、湖南等地的客商在我们这边进行采购。

新民种植的大白菜一部分作为应季菜上市销售,还有一部分被制成了酸菜。

新鲜的白菜经过分拣、清洗,然后在盐水中浸泡,让大白菜与空气中的乳酸菌充分接触,乳酸菌能够让白菜发酵产生大量的乳酸,而酸菜的酸味就是来自乳酸菌。这样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酸菜就制成了。随着食品加工生产技术的提高,过去只有在冬季手工腌制的酸菜,如今已经变成了可以随时享用的“四季菜”。

目前,新民市以大白菜为原料的酸菜生产企业已经超过60家,年产量近14亿斤,年产值超5亿元。当地立足蔬菜农产品深加工,初步形成集冬储菜的生产、加工、交易、检测、物流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甜蜜升级从柿子到柿饼的12道工序

眼下,陕西富平36万亩的柿子陆续成熟,黄澄澄的果实挂满枝头。富平的大尖柿是制作柿饼的优良品种,为了保证香甜软糯的口感,当地沿用纯手工制作。从树上的尖柿到口中的柿饼,要经历哪些工序呢?跟随记者的镜头去一探究竟。

总台记者谭海梅:霜降过后又到了柿子成熟的季节。陕西富平县地处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的过渡地带,因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所以这里也是闻名的柿子优生区。一园接一园的大尖柿挂满枝头,也是富平乡间独有的秋韵。此刻工人们正在园子里进行采摘,一起去看看采摘有什么讲究。

记者:我们现在来到这个园子里,工人们正拿着这样的"长枪短炮"正在采摘。

果农:这个杆子夹的时候,因为有刀口,这边有架子,红色的这边朝向柿子。

记者:夹住别松手是吧。

果农:使劲儿,加把劲儿。尽量接近柿子。

霜降过后,是采摘柿子的最佳时机。颜色亮丽、个头均匀,一个的重量大约在半斤左右,这样的大尖柿,是做柿饼最好的原材料。

总台记者谭海梅:像水滴一样的富平尖柿,它的果实是比较硬的,因为富平柿子主要是用来做柿饼,所以从树上到我手上,这只是在采摘园里的第一步,还要进行第二次的修剪,剪成“丁”字把儿。

离开柿子园,走进柿子加工企业,眼前是另一番金色的景象。工人们正在给柿子削皮,个个如同武林高手,一刀下去,空中划出一道金色弧线,柿子立马脱去了外衣。

总台记者谭海梅:柿子要成为柿饼,必须要削皮。您看我手上这个柿子,它表皮有白色的霜,它其实是一种蜡质层,因为蜡质层比较厚,所以里面的水分很难蒸发,而且柿子皮比较涩,所以削皮的过程,也是脱涩的过程。

去皮清洗,接下来就是吊挂。剪好的“丁”字把儿,这时就派上用场了。再经过一个多月的等待,借助风与阳光的力量,让其自然出霜。

总台记者谭海梅:从削皮到吊挂,到晾晒,这中间还得经过三次的“捏心”,让这里面的糖分能够很好地释放,从霜降一直到冬至,才会成为口齿留香的柿饼。

经历了采摘、削皮、吊挂、捏心、下架、出水、潮霜等12道纯手工工序,直至果肉清甜红亮,挂满雪白的柿霜。这层白霜,其实是柿子在吊挂过程中,里面的水分蒸发、糖分渗出自然形成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果糖。目前,富平县柿子栽植达到36万亩,柿子产业带动农户约13万人,涵盖种植、加工、销售、运输等各领域。金色的富平柿子,不仅点靓了秋色,也红火了乡村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