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潞城县北关宋代砖雕墓

山西潞城县北关宋代砖雕墓

选自《考古》年05期,王进先、陈宝国

山西潞城县城北北关村砖窑在取土时发现一座砖室墓。长治市文管会接到县博物馆报告后,即往现场进行了调查。墓已遭到破坏,部分门窗打碎,随葬情况不详。但此墓结构与砖雕保存完好。

一、墓室结构与墓内彩画

墓为仿木建结构砖室墓,南北向。墓室呈长方形,南北长3.28、东西宽2.66米。方砖铺地。墓顶呈穹窿形,顶高3.7米(图一)。

墓室结构为,地面上砌出须弥座砖台,上、下栏边缘雕以仰、覆莲条带,中束腰部用砖分隔成框,每隔内镶砌人物砖雕故事一块。

南壁中间为墓门甬道,门呈拱券状,门高1.77、宽0.55米,甬道进深0.45米。门两侧各砌对称八角形柱。次间砌对称方形破子模窗户。窗根条为竖砌,窗高0.48、宽0.48米。

北壁中间砌有板门,上半部残,门高0.9、宽0.8米。门额部砌出二方二圆门簪四枚,门下栏砌出门砧。门两侧砌柱。次间砌破子根窗户各一扇。根条砌法为竖砌(图版捌,1)。

东、西二壁结构相同。当心间砌有板门,均已残。门高0.9、宽0.8米。门额上部砌出四方形门簪四枚。从东壁保存较好的一扇板门看,上部原为龟背纹彩绘,下部裙板刻有如意纹图案(图版捌,2)。

四壁斗拱结构相同,须弥座台上每壁均砌柱头铺作。作法为,束须座上砌砖雕柱础,刻出覆莲花瓣。柱呈八角形,柱上砌岀单抄四铺作斗拱。作法为柱上直接设榜斗,伊斗口出华拱一跳,但拱头不设散斗。两侧砌有连隐泥道拱,拱头施散斗,上承令拱与耍头相交,令拱中作出劈竹昂形耍头伸出。令拱散斗上砌岀隐刻替木。上承標檐樗,博上砌岀椽头,上铺板瓦。再上用条砖层层叠成穹窿形顶。

整个墓室均采用通体粉刷的彩画方式。墓室四壁均用黑、白、红、黄等色横竖交错涂刷。柱杭斗拱部绘有彩画。下部须弥座边缘的仰覆莲花瓣用黑、黄二色,柱础用黑色,柱身部南、北壁刷黄地,东北壁刷红地,均用黑色勾绘出束莲纹图案。阑额部为目地,上用红色绘梅花图案。斗拱部位彩画为,南、北壁相同,东、西壁相同。南、北壁棹斗部用白、蓝、黄绘半柿蒂纹,泥道拱施黄色。散斗部用土朱地,上绘黑色莲瓣。令拱部为白地,上绘黑色卷草。散斗用红、蓝、白等绘仰莲。东、西壁棹斗部用红、蓝、白等色绘仰莲。泥道拱为土朱地,上绘黑色卷草。散斗绘蓝、红、白莲瓣。令拱部施黄地,散斗为土朱地,上绘黑色莲瓣。替木施黄色,標檐博施土朱地。椽头为黄色,上铺黑色板瓦。

二、壁画及砖雕

(一)壁画

南壁门两侧下部绘对称守门武士各一人。武士戴头盔,穿胄甲,持刀械。但由于水浸严重,已漫漶不清。

东、西、北三壁每壁板门两侧绘对称摘枝花等各一朵,共六朵。形状雷同。

(二)砖雕

东、西、北三壁间竖砌侍男、侍女砖雕,每壁二人。形制各异,对称作待侍状。

东壁门侧各砌一人。左砌一侍男,头梳束髻,着圆领袍服,中束带,脚着高靴。双手合拢,面向内倾作待侍状。画面上部刻有流云一朵(图二,1)。右砌一侍女,头梳髻于脑后,内着罗衫,外披宽袖衫下落,露靴,手持供盘,盘内放寿山。上部刻有流云一朵(图二⑵。

西壁门侧各砌一侍女。左侧侍女为头盘髻,着开襟罗衫,外穿短衫,双手持供盘,盘中放珊瑚。面目丰润,目视前方作站立状(图三,1)。右侧侍女为头梳盘髻,着开襟罗衫,外穿短衫。一手持杯,作待侍状。上有流云一朵(图三,2)。

北壁门两侧砌侍男、侍女各一。左砌一女,头梳花冠,身上开襟大袖罗裙下垂。拱手作侍状。上有流云一朵(图四,1)o右砌一男,头梳束髻,髻带于脑后下垂。着圆领袍服,中束带,露尖靴,双手抱酒缸,缸口束带。作侍候状。上刻有流云一朵(图四,2)。

二十四孝砖雕人物故事镶砌于下部束腰部。按东、北、西三壁之序编号分述如下。

一号砖雕画面上刻一妇人,头发披于肩后,着孝服,其前似有河。手掩面作哭状。应为“曹娥哭江”(图五)。

二号砖雕画面上刻二人。左刻一人为头戴展角樸头官纱,着圆领红袍服,腰束玉带,弓腰作拜。右刻一老妇,头盘髻,着开襟灰色罗衫,外套蓝色背衫,坐于石鼓之上。正在与站于其前的官人作谈。应为“弃官寻母”(图六)。

三号砖雕画面上刻一男子,头戴软角憐头,着红色圆领袍服,爬于一黄土坡上作哭喊状。应为“闻墓泣墓”(图七)。

四号砖雕画面上刻二人。左刻一梳丫髻、着蓝色开襟衫的小女童,骑于虎背之上。右刻一着红色袍服、中束黑带的老者,作奔跑呼喊状。应为“杨香打虎”(图八)。

五号砖雕画面上刻二人。左刻一老妇着灰色罗裙,外套蓝色外衫,手持木杖。右刻一头戴黑色高角樸头、着圆领红色袍服的男子,正向老妇拱手作揖。内容不详(图九)。

六号砖雕画面上刻一人。左刻一黄土堆,上刻有弦纹。右刻一头戴孝帽、穿孝服的男子坐于地上,作守护状。内容不详(图一O)o

七号砖雕画面上刻二人。左侧一人头戴软角樸头,着红色袍服,下腿部上挽,下放一黄色木桶,弓手作揖。右刻一戴高角樸头、着黄色圆领袍服的大汉,身边竖插一剑,坐于台上正和站于其前的那人对答。应为“赵孝宗”(图一一)。

八号砖雕画面上刻二人。左刻一头梳盘髻、内着灰色袍服的妇人。右刻一戴黄色樸头、着袍服、手持木盒的男子。下部刻有水井(图一二)。

九号砖雕画面上刻三人。左刻一男子,头戴嘆头,着交领右衽黄色袍服,中束带,坐于石头之上,一腿上盘,一手作划。右刻一着红色圆领袍服的老者。中刻有一戴红色嵯头、着圆领袍服的孩童。应为“蔡顺”(图一三)。

十号砖雕画面上刻一男子,赤露上身,戴黑色憐头,卧于河岸,下刻有二条鱼头外露。应为“王祥卧冰”(图一四)。

十一号砖雕画面上刻二人。左刻一人着灰色开襟袍服,中束白带。跪于地上,一手掩面痛哭。右刻一戴黑色高角礫头、着红色袍服、腰间束腰带的老者,手持答帚作打状(图一五)。

十二号砖雕画面上刻三人。左刻一盘髻、着灰色开襟衫、挽腿坐于地上的妇人,正手持刀具作刮状,下放一碗。中刻一梳丫髻、着黄色外衫、灰裤的小女童,手持碗,正对一梳高髻、着开襟红色罗衫、坐于椅上的老妇作侍。应为“新妻刮骨”(图一六)。

十三号砖雕画面上刻二人。左刻一梳花冠、着黄色罗裙的妇人,踩于云朵之上。右刻一戴软角樸头、着红色袍服的男子向云朵之上的妇人作拜。应为“董永自卖”(图一七)。

十四号砖雕画面上刻二人。左刻一戴樸头、着开襟袍服、手持铁锹的男子。右刻一梳盘髻、着罗裙、抱孩童的妇人。应为“郭巨埋儿”(图一八)。

十五号砖雕画面上刻二人。左刻一梳束髻、着桔红色开襟罗裙、手持答把的妇人。右刻一头戴软角樸头、着红色袍服、腰束带的男子,双手合拢,正向其前妇人弓腰作揖。应为“韩伯俞”(图一九)。

十六号砖雕画面上刻二人。左刻一头戴黑色樸头、着红色袍服的男子坐定。正观看其右的一着开襟袍服的男子作戏,其身旁放置有玩具。应为“老莱班衣”(图二0)。

十七号砖雕画面上刻二人。左刻一盘髻、着开襟袍服的妇人,拱手于袖内。右刻一梳童髻、着开襟袍服的孩童手正作向怀里揣物状。下刻有执壶及茶具。名称不详(图二一)。

十八号砖雕画面上刻一人。左刻有土坡、竹笋。右刻一着开襟袍服、戴软角嘆头的男子,掩面作哭状,身旁刻有水桶。应为“孟宗哭竹”(图二二)。

十九号砖雕画面上刻二人。左刻一戴樸头、着开襟袍服的男子,双手作势。右刻一披黄色鹿皮、长鹿角的男子,正向左边那人作诉说状。应为“睽子”(图二三)。

二十号砖雕画面上刻三人。左边的一男头梳束髻、着袍服坐于石上,地上插一宝剑。右刻一男子戴樸头,着圆领袍服,身后背一黄色竹篓,中放一老妇人。应为“鲍山”(图二四)。

二十一号砖雕画面上刻二人。左刻一老妇,梳盘髻,着开襟罗衫,坐于床榻。右刻一官人,戴高角幔头,着圆领袍服,腰束玉带。正弓腰向老妇作拜。应为“丁兰刻木”(图二五)。

二十二号砖雕画面上刻三人。左刻一男子,戴高角幔头,着开襟袍服,中束玉带。右刻一梳束髻、手持木棍、坐于地上的老者。中刻一梳童髻、手持黄色篱笆的孩童,正向左边的一人作诉说状。上刻一牌无字。应为“元觉拉笆劝夫”(图二六)。

二十三号砖雕画面上刻二人。左刻一梳童髻、着袍服的孩童,正对其右的一戴高角嵯头、着圆领袍服的男子作谈。应为“曾参向母”(图二七)。

二十四号砖雕画面上刻二人。左刻一戴黑色樸头、着圆领袍服的男子跪于地上,身旁放有木柴。右刻一梳盘髻、着开襟罗衫、手持木棍的老妇正指手作诉(图二八)。

三、结语

长治地区仿木建筑结构墓已有发现,但在长治市郊潞城县还是第一次。此墓无可靠纪年可考,现就此墓的结构以及彩画等作以下分析。

墓内仿木结构无疑代表了当时地面建筑的特点。此墓的结构及砌造并不太复杂,但柱杭斗拱的作法却颇具较早的建筑特点,如柱头之上直接放置伊斗的作法。有关建筑史料指出,唐代以前没有普柏杭,辽代建筑开始出现普柏杭,金代的普柏杭逐渐增厚。此墓的柱头两侧只使用了阑额,而不设普柏杭。这种作法在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柱斗铺作上就有实例气可见此作法还保留有唐代建筑的风格。另外,从柄斗口岀华拱拱瓣的作法看,巻杀部分明显砍杀成圆形卷头状。令拱中部伸出的耍头,明显地区别于常见的蚂蚱头形而作成劈竹昂形耍头伸出。这种作法在地面建筑上也为宋前期之作。

整个墓室用黑、黄、红等色彩遍刷。宋《营造法式〉卷十四彩画制度規定,有氏彩遍装、解绿装、土朱粉刷等三大类。此墓的这种粉刷形式和色彩较为待殊,虽然以色彩区别建筑装修各部位置,而且装怖性很强,但用色过于繁杂。因此认为.这种作法和《营造法式》中的彩画制度有一定的差别。从柱桃的束建、阑讒上的梅花以及板门上龟背纹图案分析,这些图案在宋代建筑上能够见到。此基彩画在河南禺县宋元符二年墓中已有过实例。

此墓砖離虽然从题材上为宋暮中常见的内容,但腰琦采用凹雕线刻之形式,因此线条较为流场,人物形象刻划准确,神态自然逼真.表现力较强,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从砖雕人物服饰上看,此墓妇人所着罗裙以及开襟外衫和河南安阳新安庄西地宋大观三年(年)(M44)中西壁雕砖侍女服饰相同。此墓侍女的头饰发型和山西长治市五马村宋元丰四年(年)基中砖雕侍女也一致。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此墓的建筑年代应为宋代。

附记:参加发掘的人员有王进先,朱晓芳、张炳宏、王虎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