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深信柿子空腹吃会得“胃结石”,但这实属误传。柿子含鞣酸,它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消化不易的物质。如果大量吃柿子,柿子中的鞣酸会大量和胃中的蛋白质结合,不但生成消化难的物质,还会令胃蛋白酶失去效用。加上柿子的果胶等,让消化道难以代谢,可能造成所谓“胃柿石”,引起消化不良或腹痛。
事实上,鞣酸是一类常见的植物酚类化合物,存在于许多水果和蔬菜中,对人体并无实质伤害。柿子之所以被误传“伤胃”,源于古代柿子富含鞣酸,采摘后鞣酸含量短时增高,少量食用可能引起胃部轻微不适,这被过度误读成“伤胃”。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正常食用柿子不会实际“伤胃”或引起“胃结石”。当代柿子通过选育和提炼工艺,鞣酸含量大为降低,平常食用安全。只是远谨慎起见,最好不要空腹过量食用。柿子属于益胃开胃的水果,营养丰富,正常情况下,适量食用实有益处。它富含糖类、维生素C、矿物质等,有清热润肺、化痰生津之效,是秋冬滋补的上选。
柿子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多年前的《诗经·郑风》就有“采采柿,柿叶青青”的记载。唐代韩愈的《题西林壁》“小山重叠,秋色老柿树”的诗句,表现了中国人对柿子秋日的美好印象。
柿子不仅是秋日果品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柿子是秋日美味滋补的水果。正常食用对人体实无损害,只需遵照常识,适量选择合适品种,便可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得到营养的滋补。“胃结石”的说法不过是个流传太久的误传,现代医学并不支持。正确理解柿子,认识到它的营养与文化内涵,才是吃柿子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