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秋的水果中,人们对柿子情有独钟,那是因为柿子个个果实圆润,色泽橙红,丰硕艳丽。其红象征吉利,其圆则代表团圆。京郊门头沟区潭拓寺柏树与柿树相依而生、相映成辉。树旁碑上刻有“万事如意”,准确地表达了人们祈求末来、事事顺心的美好愿望。柿子原产于中国,近代著名植物学家茹夫考斯基说:“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柿子品种都起源于中国。”我国有多年栽培柿子的历史。据《礼记》记载,柿子在周代已有栽培,并在重大祭祀礼仪上被作为"贡品”。
北京地区开始栽培柿树历史不详。《北京果树志》记道:据房山区大峪沟群众相传,在明代朱元璋(公元~年)时期,当地就有柿树栽培,栽培历史至少有余年。明代万历年间(公元~年)编修的《房山县志》记載:“柿,为本境出产之宗,西北河套沟,西南张房沟,无村不有,售出北京者,房山最居多数,其大如拳,其甘如蜜。”有资料表明,北京地区所有区县都有柿树分布,但主产区分布于房山、平谷和昌平三区县。北京地区现有柿品种46个,但主栽品种只有3~4个,其中磨盘柿(又称大盖柿)占80%以上。另外,被列为《北京名果》的地方特产还有八月黄柿、杆头柿、火柿、金灯柿等。
磨盘柿,以果实个头大,形状似“磨盘"而得名,主要产自北京市房山区境内。磨盘布历史悠久,相传,明代洪武年间房山就有柿树栽培,并被明成祖朱棣封为御用贡品果味甘甜,自古以来要到人们的费美,曾有磨盘柿果色艳丽,呈橘黄色色胜金衣美,甘逾玉液甜”之美誉。《北京果树志》记载:房山区北车营、陈家台、张坊是北京地区著名的清汤柿产地,曾有“喝了蜜”之美普。房山区山区、半山区14个乡镇和平原区约个村均产。年,张坊被农业部、财政部命名为“磨盘柿生产基地”,并成为全国著名林产品。
年,房山区张坊镇磨盘柿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授牌。由此,张坊镇被称之为“中华柿都现代怡园"。该镇位于北京市西南拒马河群面积.4平方千米,人口2.1万人。这里的磨盘柿以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佳享海内外。张坊磨盘柿是古代皇帝贡品含有人体必要的7种氨基酸和大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中维生素含量远远超过苹果、梨、桃等;具有清热、润肺、化胰、止咳等功效;以个大皮薄、汤清、味甘之特点被评为“中华名果”、张坊镇拥有多年磨盘柿栽培历史,是中国磨盘柿出产龙头乡镇和北京市唯一的磨盘柿专业镇。目前、该镇磨盘柿种植面积公顷,柿树40余万株,年产鲜柿吨;启动了柿果博览园建设工程,集采摘、观光、民俗、度假多位一体的精品园区初具规模。还注册了“御贡”、“张坊”商标。如今的张坊镇正如诗人所写:“"昨夜卧听西风过,晨看黄叶满村落。莫道秋来风景暗,岭上柿子红胜火。
磨盘柿在京郊其他县(区)也有种植,只是同种异名而已,或因地理环境不同,其品质有所差別,但其基本形态与品质还是相同的。门头沟区妙峰山乡陇驾庄村产的称之为盖柿。《门头沟区志》写道:“果实极大,平均单果重克果肉质松,纤维少,汁多,味甜,无核,品质上乘。"昌平区北部和西北部山前暖带地区历史上为柿树带,栽培历史悠久,传统品种为大盖柿。平谷区大华山、南独乐河、夏各庄靠山集、峪口、黄松等乡镇产柿,主要品种为大盖柿(当地又称磨盘柿),其中尤以王辛庄镇井儿峪村出产的最佳。《平谷区志》写道“果实个大、平均果重千克,大者可达0.45干克。果皮橙红色,颜色明丽果肉淡黄色,味甜,汁多,无核,纤维少,肉软,易脱涩,以色、形、味俱佳名”,被称为“京东贡柿”。平谷区栽培柿树历史悠久,现有面积多公顷产量达吨,居北京郊区首位因柿子适应性广,又具吉祥如意的象征,成熟的果实珠圆玉润、色泽红艳,寓意团圆美满、红红火火,代表事事如意,一些平原地区及城乡居民院落都有种植,意在析望吉庆,但不成产业。
八月黄柿又称平谷八月黄柿。主要分布在平谷区黄松峪村,为北京市地方品种,现有多株百年以上成年大树。其果实个大,单果重~克,果形圆而扁,缢痕明显,位于果腰,果皮橙黄色,表面细腻、光洁。其突出特点是无核,无褐斑,纤维少,汁液特多,味甜,硬柿脆而甜,易脱涩,但不耐贮运,比磨盘柿早熟一个月。
杆头柿又称高桩柿,在京郊昌平,平谷等地自古就有栽培。其果实呈方圆形,高桩,中等大小,成熟时橙红色,果肉较厚,果肉面,纤维少,味甜,无核,品质上等,不耐贮运,主要供鲜食。
金灯柿是北京市房山区地方的品种,主要分布于该区北车营村,多植于房前屋后,供观赏用。其果实呈心形果顶钝尖外形美观;果实较小,果皮橘红色,表面细腻,无缢痕;果肉橘黄色,无褐斑,纤维少;极甜,耐贮运,品质中等。
火柿是北京市平谷区优良地方品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果皮橘红色,果肉橘黄色,果实硬,极甜,无核,品质上等,可制作柿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