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凝白,寒蟬鳴。鳴鴈來,玄鳥歸。夜寒日燥,陰氣積重。千里煙波,暮沈沈。白棉飽滿,柿子青澀。燈下適飲白露茶,殘荷池品白酒釀,一杯拂燥,兩杯明心,三杯忘歸。無事薰香,晴窗臨帖,揮麈閔吟,溫燈夜讀,清秋梧桐落,一夜秋雨一朝凉,是以秋風白露。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白露三候:鸿雁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玄鸟归:此时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群鸟养羞: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美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各地流传的白露节气谚语: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干雾露阴,湿雾露晴。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白露饮食习俗酿白露酒:苏浙地区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饮白露茶:我国一些地区还有饮白露茶的习俗。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吃龙眼: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白露时节,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此时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祭禹王:白露时节还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白露养生秋季五行属金,对应肺。所以在养生方面,主要是养肺。秋金五味属辛,与辣味属性基本相同,合起来就是我们俗称的辛辣。辛味发散,并且大都有行气行血的作用,而秋季宜收不宜散,所以入秋后要少吃葱、姜、蒜等辛味之品,尤其是气虚阴亏者。早晚及时添衣丨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晚睡也不可贪凉,关好窗户,盖上薄被,不然容易着凉腹泻。注意养肺润燥丨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就是“秋燥”。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进食不宜过饱。龙眼是不错的选择,润肤美容、益气补脾,是这个季节最滋补的了。山药,莲子,枸杞,百合,这些药食两用的食物,都有很好的养阴生津、滋阴润燥功效。俗语说“秋粥宜人”,冰糖银耳雪梨粥,沙参枸杞粥等等,都是很不错的“白露粥”。白露时节常搓搓耳朵补养肾气,也是很好的养生方法。耳为肾之窍,传统中医认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因此,平时坚持搓耳、捏耳,就可强健身体。每日早、晚各1次,搓后顿有神志。最后,大家有空的时候多伸伸懒腰,适当的早睡,都可以有效保持体力,防止秋乏。丨白露是语丨白露,一个从名字到灵魂,都无限诗意的节气。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在风轻云淡中诠释这秋日的美好,让我们的心灵,从夏日的浮躁桎梏中重新复苏,将一切的憧憬都注入秋的丰腴和成熟。经年此去,惟愿归来—似水暖,涵依在~如此——惟愿暖水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