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特色水果回归老法子种出老味道新技术

夏天,到处都是新鲜的水果。大兴西瓜,通州西集樱桃,门头沟京白梨,延庆八角脆海棠,海淀玉巴达杏子,这些当地的水果,有些是北京人的,有些则是消失了。

值得高兴的是,最近北京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中,一些比较罕见的北京特产品种,如门头沟京白梨、延庆八角脆海棠、海淀玉巴达杏仁等,都被列入了国家种质资源库。

“冷热不均”的旧味水果

京城,向来都是盛产水果的地方。“现在通州的樱桃、大兴的西瓜、桑葚都很新鲜,平谷的桃子、门头沟的梨子、海淀的杏子都能吃到。又到了秋天,房山的磨盘柿,延庆的海棠,都有自己的味道。”刘先生,68岁,是老城东四的本地人。但最近几年,他发现北京的水果越来越少了,有些甚至已经很难买到了。

小编走访发现,北京传统的一些水果,仍然在田间活动,比如大兴西瓜,平谷大桃,一直没有减少;有些品种还在栽培,但由于市场接受程度较低,如红肖梨、延庆国光苹果等;还有一些仅存于农村的零星种植,难以寻觅,比如郎家园在城市化过程中已经绝迹。

北京水果的“冷热不均”,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最近几年,国外的水果开始进入国外,国内的新鲜水果也集中在首都,市民们的果盘也变得丰富了。

在各式各样的水果大餐中,当地的“受宠”水果逐渐被人们遗忘。在物资短缺的年代,红肖梨以其耐贮性而成为北京人冬季最喜欢的水果。

现在,北京各地的水果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被运到,而红小梨在京城的冬天里独霸一方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老式风味不但具有独特的风味,更是一种怀旧的回忆。为了保存这种陈年的风味,让家乡的记忆得以延续,北京相关部门和北京郊区的各种农产品都在进行着各种尝试。

各显神通,延续老味道

摸清了家底,再看陈年的果子

从年到现在的3年多的时间里,全市在海淀,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大兴,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等11个涉及农区进行了全面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新的物种,基本上在各个地区都有。”市种业管理局品种注册管理科主任窦欣欣表示,北京传统的果树种质中,门头沟的京白梨、延庆的八角脆海棠、海淀的玉巴达杏仁等都被列入了全国的种质资源库,并在市农林科学院进行了鉴定,为进一步的科研育种提供了帮助,今后将对这些特色品种实施重点保护。

京郊涉农地区除列入名录外,还加大了对少数品种水果的保护力度。延庆区八达岭镇帮水峪村种植的槟榔,是一种小型水果,外形酷似苹果,个头小巧。在年代,槟榔几乎绝迹。几年前,帮水峪村开展了“唯一的传统果树恢复项目”,对剩余的数十株果树进行编号、统一管理和养护。劳苦功高,至今已有30多株香槟树长势良好,每年九月都会有大量游客前来采摘。

技术进村改善土地利用质量

北京有一句俗语:“正月里的梨子,二月的萧萧。”“肖”是指京郊出产的红肖梨。红肖梨生长于燕山山脉特有的片麻岩上,生长于怀柔,密云,平谷,它们的味道酸甜爽口,耐贮藏,曾经是北京人最喜欢的一种。

但是,怀柔区怀北镇河防口村的果农,最近几年却遇到了麻烦:他们村的红肖梨品种参差不齐,每一种品种都有不同的风味。

中国科学院何裕建教授的团队被邀请到了苹果园,为果树的产量和质量进行诊断。“最近几年,肥料和杀虫剂都被滥用了,这是因为土地被破坏的太厉害了。”经过实地考察,何裕建得出结论,“我们必须采用土壤改良技术,对受损多年的土壤进行全面的改造,同时还能降解农药残留,恢复土壤的酸碱值,减少盐渍化,增加有机质,平衡微量元素。”

何裕建又给村民送来了高品质的化肥,既能改良土壤结构,又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还亲自给农民们施肥,还教会了他们如何保养。“去年秋季,经过精心的保养,红肖梨清甜,带着酸味,味道比往年好多了!”

“慧”果树提高口味甜味

京白梨自明朝以来一直是皇室的贡品,发源于门头沟区军庄镇东山村青龙沟一处地势较低的地方。京白梨是我国秋子梨系中质量最高的一个品种,是目前北京仅有的一个有“京”字标志的水果。

曾经的宫廷贡品,现在已经是门头沟地区的一张“金名片”。军庄镇京白梨是门头沟地区的主要产区,拥有多亩的梨园。

军庄镇为了提高京白梨的质量,保留其原有的风味,采取施肥、修剪、防治有害生物、管理花果等多种技术措施,使其“慧”种果树。主要内容包括:与有关技术部门共同努力,改进授粉质量;采用绿色生态栽培技术;施用化肥;综合运用各种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目前,一些京白梨的含糖率接近15%,口味和甜度都很好,受到了很高的欢迎。

农家“带货”风靡乡村风味

延庆区刘斌堡乡,下虎叫村,四面环山,一座座红砖灰瓦的农家小院,静谧而宁静。沿着一条平缓的斜坡,来到一个院子里,一株红果树郁郁葱葱,枝桠直抵院墙。

这就是“山楂小院”,从年起就火了。这个村子里盛产山楂,到了秋天,果实鲜红,酸甜可口,在京郊是独一无二的。

随着农家院的火爆,下虎叫村的山楂树也成为“网红”。一杯酸酸甜甜的山楂汁,再加上蒸南瓜、红薯,让人依依不舍。在离开的时候,他要摘一袋山楂,带着乡下的味道回家。

在京郊,因为民宿而出名的水果并不是只有一家。顺义区杨镇沙子营村的葡萄瓦舍农场,用“老口味”的苹果和青蕃茄做成的糖醋蕃茄,也成为当地的特色小吃。

“苹果青”是北京最典型的传统风味之一,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果肉从顶端变成了粉色,果皮呈碧绿色,所以被称为“苹果青”。

打开一看,果肉沙沙作响,一股浓郁的西红柿香味扑鼻而来。“老味道”是“老法”种植的,是老北京人的口粮。每次吃完,所有的客人都会说:“再来一份!”

而老式的水果,也为客栈带来了“流量”。在密云区,有着“红梨之乡”美誉的大城子镇,与一家新鲜果汁工厂签订了合作协议,采用“NFC”高压冷榨技术,将红小梨加工成梨汁,再配上一款时髦的小瓶子,一炮而红。

现在,大城子镇的红肖梨冷榨果汁也产生了“明星效应”,吸引了很多回头客。“很多游客都是冲着红肖梨来的,采摘、吃、住、娱乐,然后拿一箱果汁做陪酒,送给亲朋好友,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大城子镇的一位领导说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