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这十年淄博生态宜居农村美数字赋能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桂建明孙春晓李倩

9月13日,在中共淄博市委“山东这十年·淄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媒体提问,淄博如何发挥特色优势,抢抓重大机遇,主动融入国家和山东省战略布局,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在淄博落地生根,记者从农业农村的视野看到的,就是环境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产业强起来。

变美:保护水生态打造美河湖

九曲黄河,在高青拐过了她的第九道弯——安澜湾,过境47公里。黄河大堤从“晴天走车一条黄龙,雨天过路难涉泥泞”,变身如今百里生态长廊、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核心区。太公广场、田横广场、北纬37度音乐广场、风车广场、婚庆园广场等依次妆点着黄河南岸,让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淄博系统推进黄河的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建设。年底,黄河高青段被评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淄博全力保障黄河安澜,编制实施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规划,推进“智慧黄河”数字化平台部署应用,去年成功抵御新中国建立以来最严重黄河秋汛。

“看,这条入湖河叫箔场沟,过去是条2米宽的臭水沟,现在成了30米宽的景观河了。”桓台县起凤镇鱼一村巩建民驾着“溜子”自在巡游,他的周边是旖旎的马踏湖风光。

淄博实施“八水统筹,水润淄博”水资源保护利用行动,统筹整治小清河、孝妇河、范阳河等重点河流,实行水岸同治、区域共治、全流域共建,推进引客水、蓄雨水、抓节水、保供水、治污水、用中水、防洪水、排涝水,聚力攻坚美丽幸福河湖全覆盖。

“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战略在淄博成功落地,黄河生态保护样板区成果累累。淄博深入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河湖“清四乱”问题实现动态清零,被表彰为全省河湖长制和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先进市。“现代水网”规划建设顺利实施,在全省率先建成县域节水型社会。去年,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列全省第一,桓台县马踏湖评选为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名。

变富:宜居生态美力促百姓富

高质量发展,建立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基础上。

高青县芦湖街道包福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千亩稻田,丰收在望。大芦湖一带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沼泽众多,曾是大面积的盐碱地,在上面种植的农作物“五年三不收”。近年来,大力实施的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通过建设河闸沟渠,优化水利设施条件,利用有机肥对土壤进行改良,盐碱土地摇身变为现在的稳产高产优质良田。

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整合村内各项资源,近年来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从过去的省级贫困村变成了现在远近闻名的先进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蝶变的“全域公园”之路。村民司方华,这些年依托天鹅湖国际温泉慢城景点,利用旧宅子搞起了民宿,一年能挣8到10万元,“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木李镇龙湾村原地处黄河滩内,整体搬迁到年新建成的龙湾社区,村民住上了新楼房,享受着休闲公园般的宁静。该村名滩区群众,依托村里劳务合作社平台,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马踏湖风景美了,游人多了,草编等工艺品也值钱了。桓台县起凤镇夏三村六十多岁的穆爱兰,拾起年轻时就会的草编老手艺,一脸自豪,“我们一帮老姐妹聚在一起聊聊天,动动手指,就能有钱赚。”该村的田孝宾开设“田氏草编”马踏湖展厅,他以订单的方式把样品和材料发放到编织村民手中,再让村民编出的产品插上电商的翅膀飞向千家万户。

我市在全国较早启动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精品片区和全域美丽乡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累计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居个,红叶柿岩、黄河农牧小镇、魅力桃花岛等一批网红打卡地,吸引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我市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变强:产业振兴忙数字更赋能

桓台县起凤镇起南村村民魏班,说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用了一个词“天翻地覆”。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走共同富裕道路,土地连片经营,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水肥一体化,耕、播、灌、收,从机械化向智能化、数字化迈进,目前,新上烘干塔、粮食加工车间,注册农产品新商标,打通一、二、三产业,联合周边四个村组建联村党委,卯足了劲儿向万元粮田、万亩发展、万人增收的“三万”目标进发。

高青县唐坊镇仉家村,党支部领办的种植合作社和育牛合作社“农牧互补”。育牛合作社多头母牛在纽澜地公司的牛棚里进行繁育,今年生了50多头小牛,预计收益达70多万元。育牛合作社的牛粪通过发酵,变成了有机肥,帮种植合作社产出高品质粮食;种植合作社的秸秆变废为宝成为青储饲料,减少了育牛合作社的喂养成本,两个合作社都增加了收益。

高青县依托纽澜地等龙头企业,鼓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借助数字科技,发展肉牛的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带动发展肉牛养殖场多处,0多户农民参与其中。在高青,一头黑牛串起了从牧场到餐桌、从养殖到研发的整个产业链。

淄川岭子镇俊岭农业田园统合体,建成数字农业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和农作物标准化种植。“这可不是普通的大棚,看,这是复合果蔬栽培设施,这是国内先进的吊挂气雾培,这是转动式水培,这叫鱼菜共生,这叫一树多果……”工作人员指着一个个智能化设施介绍道。

截至目前,我市深化与阿里、中化等23家头部企业合作,共建数字农业农村重大项目59个,着力培育果品、畜牧等6条农业数字化产业链,“数字+农业农村”做法荣膺中国改革特别案例,我市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经验入选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典型案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淄博故事,讲也讲不完,未来将更加精彩;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淄博特色板块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将成色更足、特色更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