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记忆之洋柿子贪吃的骆驼

远方的游子久住异乡,难免思念故土,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比一餐家乡风味的食物,更能慰藉心底的那一份牵挂。俗语说民以食为天,宿以家为安。从今天起,就让我们的思绪从味蕾先开始,一点一滴的填满我们的回忆之海。在这之前,要先介绍是一个不是地名的地名-西口;我们平时听得最多的却是个动词-走西口。它的全称其实是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西北部,由此往西北称为口外,往东南称为口里,如同分出了关里关外的山海关。番茄在乌什水甚至于整个新疆整个口外都叫洋柿子,而在口里叫西红柿;从异国他乡传来的还有马玲薯,在口外叫洋芋,在口里叫土豆。但不知为什么,口里被称为洋葱的蔬菜在口外却被叫做皮芽子。洋柿子在那个地方那个时代,既当餐桌上的蔬菜,也是不可多得水果。洋柿子日常吃法口里口外并无不同。然而,偏砂质的土壤和昼夜极大的温差,带给了它更高的糖分;没有了温室大棚和催熟药剂的加成,自然成熟的果实又有着沙沙的质感。所以,口感上它要略胜一筹。但是新疆冬天寒冷的气候条件,和洋柿子本身的难贮属性,也决定了它在冬季是几乎无法储存的现实。关于储存的方法,我不知道最初的发明者是谁。但最终聪明而又勤劳的兵团人,都熟练的掌握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在丰收的季节里把成熟的洋柿子洗净切碎,用手和一根竹筷辅助,把它们一点点塞到打吊针的瓶子里,值得庆幸的是,那时候还都是玻璃瓶。塞到快满后,用原本相配的塞子塞上,塞子上扎出排气孔。上锅蒸熟后,冷凉后,即使不放任何辅料,也能储存至少一冬。这时洋柿子以华丽的变成了洋柿子酱。后来内地吃到过番茄沙司,虽然产地是新疆,但味道......呵呵。吃的时候,可以蒸可以炒,咸甜根据自己的口味。但是数量终归有限,而且新疆的冬季又极为漫长,无法像以前那样可以尽情想用随意也不是天天都能吃得到的。只有偶尔调剂下饮食,又或者生病时的病号饭会吃到,我最爱的吃法是用盐炒,然后用刚出锅的馒头沾着吃,馒头上靠近锅沿的锅巴当然会被早早扣下来当零食分吃掉。人的饮食习惯往往从童年养成,并且和童年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当来了口里后,友人看到我的辣椒炒鸡蛋竟然放西红柿,而且把西红柿都炒成了酱,顿时惊为异人。而今虽然依然是个吃货,但为了健康原因不再用主食拌菜汤,不过遇到有西红柿的菜品难免偶尔还是会放纵一下。刚来口里的时候,发现冬季竟然也有活生生的洋柿子,激动不已。然而当吃到嘴里的是坚硬的果肉,没有一点沙反而有点青的果瓤,才意识到这种蔬菜是叫西红柿而不再叫洋柿子了。那时候我才真正地意识到,我已经真正的已经离开了乌什水,离开了农九师,离开了新疆。骆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5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