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性陶俑的艺术成就
唐代是全面大发展的时期,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科技等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唐代的雕塑艺术在这一开放的太平盛世中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而其中的女陶俑更是雕塑艺术中一朵旖丽的“奇葩”。唐代女性陶俑艺术的发展成就,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题材新颖、内容丰富
唐代女性陶俑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是超越其它朝代的,由于思想开放的贵族女性活动受的限制较少,描绘现实生活为主要创作源泉的典型代表,再现女性生活的陶俑也就从表现内容和题材上有了更多素材。在唐代这一优越的大环境下,使其种类更加丰富,包括胡装女俑、女着男装俑、骑马女乐俑、乐舞女俑、骑马女俑、狩猎女俑和打马球女俑等等,这些新颖的题材,展现了强烈的时代特征,丰富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资料,描绘出唐代女性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况。
(二)自由浪漫、洗炼明快
纵观陶俑艺术的历史,前朝陶俑为唐代女性陶俑艺术奠定了良好的艺术基础。唐代自由开放的社会风尚使得陶俑艺术在过渡时期继承隋俑的艺术取向,盛唐和中晩唐产生了与任何一个时代都截然不同的独特艺术风格,包括我们经常谈及的“以胖为美”。唐代女性陶俑的塑造,是在写实的过程中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看似繁褥的装饰纹样,实则是非常精炼概括的,不同类型的女性陶俑形象都具有不同艺术魅力。
塑造陶俑的工匠们用概括的造型表现昂首挺胸的贵族女立俑,且生动地刻画出她们自信娇媚的内心世界。不仅塑造出着男装女俑神采飞扬的气势,而且侧重表现着男装女俑的深度自信而不是掩饰女性特征的女扮男装女俑,这一点是对女性的自我价值与自我探索的肯定。骑马女俑、涉猎女俑和打马球女俑更是神采飞扬,以自由浪漫的手法表现出其非比寻常的气质和女性的刚柔并济表现的淋漓尽致。乐舞俑更具有独特的风采,曼妙的身姿,轻松的舞姿再现了唐代社会载歌载舞的盛世景象。
(三)巧妙运用绘塑结合的表现手法
唐代女性陶俑根据装饰技法分为三类:素陶女俑、彩绘陶女俑、三彩陶女俑。由于各地不同的土质特色出现了白、红、灰不同胎色的素陶俑,这些素陶俑不仅通过造型的变化来展现其时代的艺术特征。彩绘陶俑又可细分为单色彩绘、多色彩绘、贴金彩绘和施釉彩绘。多色彩绘较单色彩绘的数量多,由于多色彩绘的表现力大大强于单色彩绘,唐代具有实现多色彩绘的物质条件基础。多色彩绘运用地淋漓尽致,黑彩装饰单刀半翻髻,鲜红色的齐胸长裙和绿色的帔帛相配,红绿色的鲜明搭配,再加黑色,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一名自信的初唐女性的大胆搭配。
保留下来的贴金彩绘女俑少之又少,金这种材料从古至今都是弥足奢侈的,平民是不可能使用这种材料装饰的,明器只有具有很高身份地位的统治阶层才能拥有。施釉加彩绘的最为丰富,此胡服逗鸟女俑头戴红、白、黑三色花饰彩绘毡帽,领口、袖口施黄釉,胡服其余部分全部施绿彩,就连足靴也是黄绿相间,陶俑的色彩能和其造型完美地结合起来,给人一种真实见到这些形象的女子一般,同时也展现了唐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唐代工匠们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女性陶俑离不开他们自身的雕塑基础。女俑比例协调、姿态各异,在雕塑艺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工匠们在塑造出生动的肢体语言基础上加入了对线的运用,饱满的躯干通过服饰表现,所以服饰的装饰成为女俑塑造的重中之重,他们精巧运用阴刻与阳刻结合的手法,阴刻处釉料自然沉积,阳刻处自然流失釉料形成高光的方法表现出立体的衣褶,充分的运用“以线画体,以体托线,线体结合”的雕塑技法,疏密相间。再在造型的基础上绘制花纹和表现颜色,使得唐代女俑更为形象且更具艺术表现力,这些陶俑的形象展示给人优雅的造型美,而且在色彩上也带来饱满的视觉满足,这种手法成就了唐代女性陶俑艺术。
唐代女俑确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除了受到大唐境内各个阶层的追捧,并且还受到周边的邻国、岛国的青睐。在唐代三彩已走出国门,在世界中许多国家均有发现,它是唐朝与世界接轨的有力证据,广泛地吸融合外来文化,同时又反过来影响了世界文化。日本奈良时期正是中国的盛唐时期,这一时期日本文化大规模的受到唐文化的影响,我们不难从日本和服中看到唐装的某些元素,为和服的后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奈良三彩据记载更是由在中国学习的日本工匠将唐三彩包括釉药的成分比例以及配釉的方法等整套制作工艺带回日本后烧制的,至今日本正仓院还保存有唐三彩制作的配方。日本奈良三彩在模仿唐三彩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日本本土的民族文化与日本工匠的审美情趣。
还有新罗三彩也受到了唐三彩的影响。新罗王朝于初唐时期同唐代开始产生交流活动,这一点通过章怀太子墓中的“客使国”中一位穿着与当时新罗人服饰相同的人物作为依据。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现收藏的三彩高足盖盒也可证明,宝珠钮器盖,印刻带有独特大唐特色的连珠纹,处处都流露出新罗三彩受到唐三彩和唐文化的影响。唐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扬光大,唐代女性陶俑的对外辐射起到了一定作用,提高了民族文化自信,了解东西方艺术之间不仅是东学西渐,而是相互学习、相互渗透的过程。
大唐全方位的繁荣使女性社会地位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唐代女性有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力求新变和海纳百川的精神风貌,拥有了更多独特的审美角度,虽然只是少数贵族女性,但是她们吸引了工匠们将其作为一种范式,制作出的贵妇女俑神态自信,造型婀娜多姿。工匠们制作的女俑作为墓葬后世出土时,让人们看到了唐代女性的真实自然和落落大方,工匠与墓室主人希望将他们认为最美好的女性形象带入到来世的幸福生活中,洋溢了一种时代的历史感。唐三彩的贵妇人、胡服女子还是骑马女俑,体现了蓬勃向上,包容开放的大唐风气。无论是唐代前世还是后世中都很难得见到女俑身着如此开放且样式丰富的服装。总而言之,唐代女性陶俑的伟大历史功绩是其它艺术无法替代的,它同绘画、陶塑等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了绚丽灿烂的唐代艺术。
唐代女性陶俑的历史价值
三彩由于烧制温度低,所以使用范围并不广泛,但其艺术价值很高,以唐代女俑为例,她们惟妙惟肖,工匠们借用女俑来展现唐代女子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突显出唐代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无法否认的是唐代的圆雕立体感和雕塑的凝重质感比当时流传下来的画作更有视觉冲击力。
女俑中的成年妇女大多丰肌秀骨、体型健壮、额头较宽,脸形圆润、精妆高髻、镇定大方,体现唐人对女性美的追求。年轻妙龄女子较为苗条,可爱的双垂髻显得她们天真活泼。年轻女俑形象的服饰通常是上身衣着短袖和儒衫。肩部帔帛,上衣领口开襟,微露胸部,下身穿长裙,脚部尖头鞋。唐代思想方面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放,女性服装多种多样,上衣为黄色、长裙为绿色都是当代的流行色,不仅鲜艳斑驳,而且协调合理。部分女俑脸部贴花钿,成为一种时尚。
坐女俑形态自然。上衣黄色窄袖襦衫,外套半袖,领口有黄色锦边镶饰,下着嫩绿色长裙,长裙高束至胸部,微露胸脯,腰部有黄色襟带围系装饰,垂曳至地而半遮脚,长裙装饰华丽,由上向下呈放射状褶皱,裙上贴有黄色柿蒂纹,脚穿云头鞋,女俑端坐在鼓形座上,神态自怡,观察其姿态,右手食指涂脂,左手持镜,面部显露愉悦而朱唇上抿,又若有所思,整体丰雅的姿态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极富艺术观感。
女俑中还有一类贵妇俑,这类女俑往往穿着鲜艳华丽,而非单色服饰,尤其是摇曳的长裙,裙部的装饰常以拼贴花卉图案、竖条染结和点染等手法,与侍女俑相比,尽显贵妇雍容华贵之感,侍女俑的装饰则是自然显得素雅。通过衣着服饰的精美程度可以区分其社会地位及身份,是今世研究服饰文化一笔宝贵的形象资料。
唐代的女性陶俑独特的装饰造型享誉古今,对历代的雕塑和绘画等艺术影响广泛,从汉代经宋至元明清的陶俑花海中,唐代女性陶俑的艺术形式就像一朵品冠群芳的牡丹花,吸引着世代的钦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