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了秋冬季节,或许周围几乎都是柿子的味道。而柿子这种水果自古以来都被赋予了一些美好的寓意,而柿子还被称为是“果中圣品”。
柿子这种水果在我们国家有着吉祥的意思,因为"柿"谐音"事"。而古代人更是喜欢把一些吉祥喜庆的内涵融入到里面,比如"心想柿成"、"柿柿平安"、"喜柿连连"等。
01柿子的营养价值
柿子里面含有较多的维生素、核黄素以及胡萝卜素等,同时也包括了蛋白质以及钙磷铁等,还有葡萄糖、果糖、蔗糖等成分。
《名医别录》里面提到,“柿果性味甘涩,微寒,无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功效,主治咳嗽、热渴、吐血和口疮”。
《本草纲目》中说到,“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甲,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止嗽、止血之功”。
它既可生食,也可加工成柿饼、柿糕,并可用来酿酒、制醋等。柿子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02常吃柿子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1.补充铁元素
平时适当进食柿子对健康有好处,能够获取里面的铁元素。很多人是因为缺乏铁元素而出现了缺铁性贫血,常有的表现就是手脚冰冷,四肢乏力,头晕耳鸣。
可以适当进食柿子获取里面的铁元素,可以发挥良好的补铁效果,可以避免贫血症状严重。
2.润肺化痰,生津止渴
中医认为,柿子性寒,味甘,是一种具有润肺化痰,清热解毒,止渴生津,健胃养脾等功能,多吃柿子对于患有肺热咳嗽的患者具有很明显。柿子还能够的效果缓解便秘,减轻痔疮疼痛。
3.促进消化
大多数柿子吃起来都比较甜,这是因为它含有多种有机酸,比较常见的有单宁酸以及尼克酸。这些有机酸的作用是促进肠胃消化,帮助人体肠道蠕动。
而且它还能够开胃,增加人们的食欲,一些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在没有胃口的时候可以吃一些柿子。除此之外,这些有机酸还能够止血。
4.提高抵抗力
平时吃柿子还可以补充能量,由于柿子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很多人在缺乏能量供应时会感到疲倦乏力,适当食用柿子可以从其中的碳水化合物中获取能量。
此外,柿子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可以提高抵抗力。因此,想要促进身体健康的人,可以适当食用柿子来获取营养以满足身体的需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活动。
5.促进胃肠蠕动
柿子当中有大量的果胶,这是一种能够溶解于水的纤维素,能够使胃肠道的蠕动速度变得更快。同时也能够起到润肠的作用,使毒素和垃圾能够及时的排出体外,对胃肠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03提醒:这4类人建议少吃,别大意
1.胃结石患者
胃结石不易在胃内分解,可以摩擦胃和胃粘膜,尤其是胃角,形成胃溃疡,导致一系列腹部不适症状。胃结石患者空腹食用柿子后会出现上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甚至严重腹痛。
在这种情况下,主要考虑的是胃石是否是空腹吃未成熟的柿子引起的。别是空腹吃柿子也容易形成结石,这会加重胃溃疡的症状。
2.糖尿病人
柿子本身的糖分还是很丰富的,能够补充人体需要的各种糖分。尤其是丰富的蔗糖、葡萄糖以及果糖等都是人体所需的。
一旦糖尿病人服用之后很容易吸收里面的一些糖分,比如柿子当中的一些糖分吸收之后容易导致体内血糖升高。建议糖尿病人服用的时候要适量,不能过多吃为好。
3.脾胃虚寒的人
柿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会使脾胃虚寒的患者体内的水分变得更多。而脾胃虚寒的患者本来就有大量的水分,这样会使得身体变得更加虚弱。
再者,由于脾胃虚寒,患者体内气血不足,而柿子性寒,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虚寒的症状。而脾胃虚寒的患者体内气血循环不畅,血黏度增加会阻碍气血的循环,使得症状更加严重。
4.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人是不能吃柿子的,柿子又冷又凉,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人体铁的供需不平衡。导致体内铁储存不足,进而导致红细胞铁缺乏。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指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流失过多等原因。患者会出现虚弱、疲劳、头晕、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和感染易感性。
04吃柿子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尽量不要和螃蟹一起吃
如果你吃了螃蟹,那就暂时不要吃柿子。螃蟹和柿子都是性寒凉的食物,一起吃会导致胃寒腹痛。如果脾胃本来就虚寒的话,更会加重症状。
再者,未脱涩的柿子含有大量鞣酸,会导致螃蟹中的蛋白凝固,进而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副反应。
2.不要空腹吃柿子
空腹吃柿子易患胃柿石症,尽量在饭后1小时左右食用,以避免胃柿石形成,一次不宜太多,而且,吃后不宜再吃酸性食物。
特别是胃酸过多、消化力较差者,更应注意。一般认为,不在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不超过克为宜。
3.不应吃大量柿子
柿子含有大量的糖类,如果吃太多柿子会对我们的牙齿和口腔都有不利影响,也可能会影响我们的食欲。
还有,柿子中的的鞣酸对人体的钙、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的影响,容易导致我们身体的营养不良。
4.柿子皮不能吃
有的人感到吃柿子的同时咀嚼柿子皮比单吃柿子更有味道,其实这种吃法是不科学的。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在柿子脱涩时,不可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
如果连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尤其是脱涩工艺不完善时,其皮中含的鞣酸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