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作为我们秋冬季节常见的水果之一,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既能生食(去涩),又能熟食(放软),还可加工成柿饼、柿糕、柿干、柿面等。因柿面、柿干耐贮存,故也有“木本粮食”之称。用柿子制成柿饼,干而不硬,软而不烂,油嫩爽口,风味别致。但柿子并不是适合每个人吃的,也注意不要贪食给自己带来健康风险。
1、柿子有哪些保健意义?
柿子不但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葡萄糖、果糖及钙、磷、铁等矿物质,享有“果中圣品”之誉;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止咳、止血之功。唐《食疗本草》中曰:“白柿可补虚劳不足,消腹中宿血、厚肠、健脾胃气。”以下我们就谈谈它的4种功效:
(1)预防碘缺乏:柿子含碘,对因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患者很有帮助。经常食用对预防碘缺乏也有好处。
(2)润肠通便:柿子富含果胶等有机酸,果胶是一种水溶性的膳食纤维,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对于缓解便秘,保持肠道正常菌群生长有很好的作用。
(3)消炎消肿:柿子有消炎和消肿的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肌腱炎症和外伤的康复。
(4)清热止渴:中医认为柿子性寒,具有清热止渴、润肺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
2、哪些人群要谨慎食用?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宜甲状腺肿大患者,食用柿子是有益健康的,但也有一部分人群不能乱吃。
体质寒凉及脾胃虚弱者:柿子是一种寒性食物,吃多了容易造成腹泻、肠胃不适。空腹时尽量不要食用。
糖尿病患者:柿子含糖量非常高,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是摄入过多糖分,要谨慎食用。
有饮酒习惯的人:酒后食用柿子容易造成肝脏代谢出现异常、肝脏和肾脏损伤。
胆结石患者:胆结石患者食用柿子容易造成病情加重,因此也要特别注意。
秋冬季本身气候变化、天气转凉就容易带来各种身体不适,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