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已深,柿子红了山村山城夜话

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hl/211207/10039753.html
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hl/211207/10039753.html
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hl/211207/10039753.html
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hl/211207/10039753.html
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hl/211207/10039753.html
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hl/211207/10039753.html

作者:一玄荒

编辑:姚璐

秋风刮起来了,大雁南飞了。

树叶 了,野草枯了,苞谷、高粱收割完了。

九月的乡村,一片清凉、幽静。那辽阔、苍茫的原野,裸露着清丽、苍远的诗韵。在村落、路旁、园子里,一些柿子树突兀的站着,红红的柿子正等待人们去摘。记得外婆教我过我这样一首民谣:

铁鼎盖,红灯笼,一到秋天红彤彤。

大人吃,小孩争,柿子树下闹哄哄。

柿子一熟,必须把它摘下,不然落下来砸个稀巴烂,吃啥呢?因此,柿子只能轻取,不能强求。摘柿子的方式一般有叉、摘两种。所谓叉,就是削一根竹子,套上个兜儿,再往兜口处绑上一把小尖刀。两手握住竹竿,伸向枝桠枝梢的柿子,轻轻一勾,柿子就稳稳当当的落入兜里。别看这叉,要的可是功夫,如果不炼就一身猫、猴爬树的那本领,没有极好的腰功腿功、臂力眼力,纵然是站在树上,也只能是望柿兴叹。因为那柿子树弯曲虬劲,枝枝相叉相交相接。因此,叉子既难伸到,眼也不易看见柿子。由于柿子树很脆,弄不好还会摔下来折了手臂断了腿。村里的弯弯转就是因为叉柿子摔断了腿,到了四十多岁了,还是光棍一个。

摘,就要轻松一些,只要站到树桠上,伸手就可取。但这样摘到的柿子,因为背阴,又小又涩。就连小孩吃了,也会吐舌大叫太涩。柿子不但好吃,而且还是一种经济来源。村民们大多栽了柿子树,稍大的柿子能卖一、两元一个呢。因此,村民们谁也舍不得丢了这一、两元钱。一般都要请会摘的人来帮忙。村落里也就有了摘柿子的高手、能人。

在这些高手、能人中,最有能耐的就是小肚皮,他长得短小、精悍、轻巧、灵便,是村里有名的猴王。别看小肚皮已有三十老几了,可爬起树来,比那些二十来岁的毛小伙、十一、二岁的臭娃娃们,不知要强好几倍。小肚皮眼尖、动作麻利,看得准、叉得快,而且叉得干净。只因他有此绝活,村里人都情愿张罗一桌好饭菜,请他帮忙。

一次,村落里的浑水油请小肚皮去叉柿子。小肚皮欣然而至,只见他站在柿子树下看了看,腰一弓,腿一蹬就上树去了。小肚皮快速而准确的左右开弓,叉、摘同步进行。看得浑水油的婆娘眼花缭乱,不断地夸赞小肚皮。小肚皮被夸,有些飘飘而然,更加卖力。这时,他感到膀胱有点鼓胀,想撒尿了。小肚皮想,上下树跑厕所太费劲,又费时,不如在树上方便算了。小肚皮忘了树下有人,也就痛痛快快唰唰啦啦地放水了。那潺潺的水从树上飞湍而下。浑水油的婆娘觉得在打雨点,抬头一看,却看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那是什么雨水?分明是从那乱草丛中汩汩淌下的 !她“呵”的声惊叫起来,继而骂道:“你这个老人抬的,砍你的血脑壳,认不得我在树下呵”?小肚皮往下一看,树下有人!也惊得手一松,直往下坠。好个小肚皮,猛然抱住一枝粗壮的树枝,一个鹞子翻身,又上树去了。

小肚皮虽然被骂,可他这一壮举一传十、十传百,不知咋的就传到了县里,电视台的人寻找而来,要录他摘柿子的精彩动作。可小肚皮哪还敢造次?他说:“录个球,前次我的小命差点就乌处掉了”。电视台的人左说右哄,并以钱相诱,小肚皮就是不肯上树。从此,小肚皮再也没有上过树了。

但小肚皮还是常到柿子树下溜达,哼着民谣小调。村民们听不懂,他也不说,只是一听到小肚皮的民谣,人们知道,柿子熟了,该摘柿子了。

作者简介:

铁裕,云南省作协会员,笔名:一荒玄,60后,96年开始写散文,在《柳江文学》、《合肥日报》、《华商时报》、《中国青年报》、《中央文献出版社》、《边疆文艺》、《昭阳报》、《昭通报》、《昭通文学》、《昭通作家》等二十多家报刊、杂志发过诗、文近篇、首。年起因各种原因中断创作15年左右,15年又开始创作。一生别无他好,只喜徙步领略自然风光与文字为伍而抒发情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