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去世后的十年来,每次拜读文友写关于柿子的文章,我都会想起老家河对岸山上,那棵爷爷花了10块钱买的柿子树。
一棵柿子树,一生家乡情。爷爷在世那会,常念叨山上那棵柿子树,于是有一年白露刚过的周末,与从西安来的同学建林一起,背着姑姑从邻家借来的夹杆一同上了山。没料想,那年柿子结得繁,整整一个上午,连同姑姑在内,我们三人摘了满满12蛇皮袋,汗流浃背地背下山、拉回家,留了4袋去皮挂在楼顶屋檐的刺上。其余拉到麻坪街上卖了元,回来将钱交给奶奶时,奶奶说这不是划得来划不来的事,不摘喂了麻雀怪可惜。那一年,柿饼吃霜后多得吃不完,奶奶从巷口到巷尾,挨家挨户送给邻居们。爷爷去世后,奶奶再没有念叨山上那棵柿子树。
前几天放假,我带孩子去看奶奶,之前她练剑扭伤了膝盖,正在家休养。见我来,聊起当年摘柿子的事,她说,后来听你姑说柿子卖了元,你们吃饭就花了元,十来年一直没让你再上山,觉得耗费体力不说,还不划算,现在想吃柿饼,街面上都有,再说回来休假一次也不容易,别浪费时间了。荐读此文,让我们一睹为快。
昨晚又梦见了那棵柿子树,它依然是我儿时记忆中的样子:树身有小瓷碗那么粗,树冠不高,三股枝丫伸向东西南三方。
柿子树长在老屋院子的西北方,离老屋大约有一丈远。据母亲说当年修老屋时,院子里有一棵把粗的软枣树,老屋修好的第二年春天,父亲请张大伯嫁接了柿子砧木,于是软枣树就变成了柿子树。
童年的生活是孤独和寂寞的,父母常年要去生产队里上工,我被留在老屋里,闲着无事,只好望望天上的飞鸟,看看地上的蚂蚁。有时看到小鸟飞到柿子树枝头唱歌,看到蚂蚁们顺着柿子树干往上爬,于是就羡慕起小鸟和蚂蚁来,也想上柿子树玩。起先是让父亲把我抱上柿子树,他站在树下守护着。后来我个子长高了,从家里搬出独凳踩着就顺利爬上树了。再后来,我向上一跃揪住树枝,三下五除二就骑在树枝上了。
童年生活中,柿子树是我最亲密的伙伴。高兴时爬上柿子树玩耍,无聊时也爬上树,透过柿叶缝隙看蓝天白云,以此来消磨时光,遇到危险时则爬上树来避难。小时候,我体弱多病,冬季常感冒,喝药总不见效,于是母亲常把村医请上门来给我治病。远远望见村医背着药箱来了,我连忙爬上柿子树逃避打针。母亲再三恳求我下树,我坚决不肯。医生也帮腔说他只量体温,不打针,我知道那是哄骗小孩的话,所以任凭他口干舌燥好说歹说,反正我就是不下树。母亲只好让村医先离开我家,等我下树后,她又请来了村医,同时还叫来了邻居二叔帮忙按住我,这才让医生强行给我打了肌肉针。
做了坏事要挨打时,也需要上树逃难。一次,我和小伙伴偷摘了李大伯家未成熟的香瓜,人家找上门了,母亲赔情道歉后李大伯走了。父亲却顺手从门后抓了条皮绳,我知道大事不妙,要挨揍了!急忙从窗户翻出,迅速爬上了柿子树。父亲怒气冲冲地追出屋子,准备上树抓我,我连忙爬向高处的细枝处,树枝不停摇晃,我顾不上害怕继续往高处爬。邻居大婶看得提心吊胆,急忙劝阻父亲。看到父亲怒气未消的样子,吓得我整个下午都没敢下树。
小时候在家写作业时,我总会搬出家里的老古董——杌子,摆放在柿子树下当桌子来写字。写累了就爬上树,躺在朝西的那股比较平缓的枝丫上休息。夏季,柿子树像一把大伞,为我们撑出一片阴凉,晚上,母亲常在柿子树下铺一张苇席乘凉,我则喜欢骑在柿子树的枝丫上听邻居四奶奶讲故事。秋季,一颗颗柿子成熟了,红彤彤地缀满枝头,如同可爱的红灯笼。冬日里,柿子树枝条疏疏朗朗,在皑皑白雪中尽显玉树琼枝。
这棵柿子树一年能摘两担柿子,摘柿子时我都会自告奋勇地爬上树,先用手摘,够不着时再用夹杆折断树枝,小心翼翼地把柿子传过来,放进竹笼里。摘下的柿子削皮后插在皂荚刺上,挂在屋檐下,等吃过几场霜后,香甜的柿饼就诞生了。削下来的柿子皮吃霜后甜丝丝的,很有嚼头。前几年看到商店里卖一种小食品,取名“唐僧肉”。我觉得好奇也买了一包,拆开才发现就是柿子皮。
后来,有几户人家修房时占用了村里的打麦场,于是人们只好在自家院子里晒麦子了。柿子树则成了我家晒麦子时的绊脚石,于是父亲决定砍掉它,我哭闹着不同意,但犟不过父亲,柿子树最终还是被砍掉了,我也永远失去了这位好伙伴。当时正值盛夏,小柿子繁密得吊串串……
多少年过去了,老家已物是人非,但我还会时常梦见这棵柿子树,梦见它枝繁叶茂的样子,梦见我又爬上了它的枝丫……(本文原载于年10月4日《商洛日报》
作者简介陈宏哲,陕西洛南人,现为国内多家小学生报刊的特约撰稿人,“语文报批作文”名师团队成员。先后在语文报刊开设《名师教写话》、《读课文学作文》等专栏7个,在CN报刊上公开发表学生读写指导作品余篇,指导学生发表习作余篇。供职于洛南县古城镇中心小学。(洛畔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