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汉三阙石阙有泪,劫后余生究可哀

阙,一种古代建筑在城门、墓门、宫门、庙门前的两个相峙对称的一种表示尊严的装饰性建筑,其形相似牌坊,用青石雕琢文字,图饰,铭文垒砌而成。

据史料载,我国从春秋战国时起,历代均建有阙,嵩山上的汉代三阙,即太室阙、少室阙和启母阙,是现存最古老的阙。

嵩山汉三阙,位于河南嵩山南麓,建于东汉安帝年间。三阙结构基本相同,每阙都由正、副阙组成,各阙又分为三部分,即阙基、阙身、阙顶。

由石板平铺而成的阙基上,用长方形石块垒砌八层而成阙身,阙顶是由三块巨石雕刻的,顶的中间又用长方形石块雕成六条瓦境的正脊,脊的两端仿佛弧形向上挑起,两侧面则雕成有序的柿蒂纹瓦当。而作为围墙象征的副阙,比正阙低,副阙外侧顶部是两重脊,由三条瓦城扣合而成。

嵩山汉三阙,按照石材特点,在阙四面剔地浅浮雕车马出行、宾客迎门、虎逐鹿、犬逐兔、比翼鸟、三足鸟、果下马、“四神”、羽人,楼阁、百戏、铺首、鸱鸮、宴饮、蹴鞠、月宫、狩猎、双蛇、吹奏、驯象、杂技、斗鸡、大象、骆驼、龙、羊、虎、柏等奇禽怪兽、神话故事以及贵族豪华奢侈的生活画面,共计200余幅。

太室阙,是中岳庙前身太室祠的神道阙,始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年),为当时的阳城长吕常所建,由整齐的青石块雕琢垒砌而成。东西两半阙相距8米、高约4米、宽约2米、厚约0.7米。顶部各有石刻,压以兽脊,阙身刻篆体铭文和浮雕。浮雕内容为车马出行、四神、树木、禽兽及各种花纹。图案大方、简朴,富有生活气息。

少室阙,是汉代少室山庙的神道阙,在少室庙遗址前,式样、尺度与太室阙相近。

少室山是嵩山的一部分,少室阙,共有三十六峰,山峦叠翠,景色十分秀丽。根据史书记载,少室山曾是夏禹之妻涂山氏之妹的居所,传说其亦为夏禹之妃,所以当地又俗称“少室庙”为“少姨庙”。

该阙身前后分别雕有狐追兔、踢球、射猎、赛马、角力以及山水等图案。浮雕中,各种动物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

启母阙,阙身由长方形石块垒砌而成,上有长篇小篆铭文。阙身的四周雕刻有宴饮、车马出行、百戏、蹴鞠、驯象、斗鸡、猎兔、虎逐鹿以及“大禹化熊”“郭巨埋儿”等历史故事画像60多幅。

其中,有一幅蹴鞠图。画面左边有两名乐师伴奏,右边一女子束高髻,舞动长袖,双足跃起踢飞蹴鞠,对面一人面向飞来的蹴鞠作躲闪的动作。这是我国较早的关于蹴鞠活动的图像,为我们了解蹴鞠活动提供直观的研究素材。在少室阙也有类似的蹴鞠图。

嵩山汉三阙,经历了一千八百多年的自然与人为的损伤,能较完好地保留至今,屹立在中原大地上,实属难的。而且,汉三阙至今仍在建筑结构、雕刻艺术和文献资料等方面,保留下来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