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霜降丨草木萧萧,好柿成霜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深秋意浓,冬日将至。随着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叶子一点点染上秋意,二十四节气中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就来了。

今年的霜降在10月24日,即农历九月初十的0点20分39秒。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更加明显,冷空气南下也将会越来越频繁。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之九月赏菊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赏菊登高,好“柿”成“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许慎《说文解字》云:“霜:丧也。成物者。从雨相声。”霜,杀也,成也,一有秋杀之意,二有成物之德。霜露降而嘉禾熟,万物之种子成于此时,这是秋实成熟的重要季节,是为成物之德。而伴随着天气渐冷、初霜出现,万物也将从喧嚣归于沉寂,是为秋杀之意。

古人将物候变化总结为节气,又用节气指导人们生产、生活。因此,霜降时节,在这个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里,诞生了各种丰富的民俗活动。

赏菊。俗话说,霜打菊花开。霜降时很多植物逐渐枯萎,菊花此时却开得正盛,因此,从古至今,喝酒赏菊成为霜降节气的雅事。古时的文人雅客,还会举办赏菊诗会,对菊吟诗,好不快活。

清董诰金英凝露图小册其一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登高。秋日登高望远可谓是传统习俗中的一大盛事。除了爽朗宜人的天气外,霜降时节的人们收获粮食,吃饱喝足,便高兴地出门游玩、踏青、登高。加上霜降临近重阳佳节,登高就成为此时最受欢迎的活动。

清弘旿翠巘高秋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吃柿子。好事成双,好“柿”成“霜”。霜降时节,正值柿子成熟之际,人们认为吃柿子不仅可以防寒保暖,而且还能修复筋骨,正适合霜降食用补身体。

清陈书岁朝丽景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深秋霜降,以诗抒情

古代文人喜好用诗表达情感,高兴时诗兴大发,伤感时也要用诗纾解情绪。而深秋霜降,更易勾起诗人万千思绪,由此产生了不少佳作。

《岁晚》

唐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在霜降时节,万物萧条,归于沉寂,江水不再肆意地奔流,而是缓缓地回归到深壑。林中的秋风逐渐停止,树木也不再狂舞呼啸,万物归于平静。萧瑟的风景引起作者的思乡之情,不过他并没有陷入愁绪,反而自我宽慰“也许回到家乡未必快乐呢”?

白居易关于霜降的诗歌很多,除了这首《岁晚》之外,还有《谪居》《早冬游王屋》等。《岁晚》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所作,此时的白居易经历坎坷的仕途,心态已变得淡然,诗风也趋于含蓄。

清佚名十二月月令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唐元稹

风卷晴霜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一候时豺狼开始大量捕猎小兽,把自己吃肥以便度过不易觅食的冬天。在这里诗人用了豺祭兽的典故。霜降时分的秋天一片萧瑟之气,加上又恰逢重阳佳节,看到疏木、哀鸿的景象,就勾起了思乡之情。这时候就要饮上一杯美酒,忘却忧伤哀愁。

元稹有一组咏二十四节气的诗歌,这首便是关于霜降节气的。该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近现代傅抱石秋风红雨图

霜降前四日颇寒

宋陆游

草木初黄落,风云屡阖开。

儿童锄麦罢,邻里赛神回。

鹰击喜霜近,鹳鸣知雨来。

盛衰君勿叹,已有复燃灰。

秋季总是引起诗人愁绪,在陆游眼里,霜降前的深秋,却是一片积极兴盛之景。秋天来临,草木初黄,儿童放下锄头参加赛神活动,共同庆祝丰收的喜悦。不要感叹兴衰,因为曾经的灰烬,总有重新燃烧的一天。

“卷帘何事看新月,一夜霜寒木叶秋。”霜降已至,预告着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与其因草木凋零而忧愁,何不乘兴登高、赏菊,尽情享受晚秋的凉爽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