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人民大礼堂中轴线上,中国三峡博物馆主体工程总用地面积为2.公顷,主体结构长.3米,宽98.米,地面以上总建筑高度为25.2米,共5层,博物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平方米,为一类高层建筑,其中地下1层为文物库房、车库、设备用房,地上4层为展厅、报告厅、管理辅助用房。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目标是“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影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成为重庆城市文化的象征、城市文明的窗口和城市精神的名片。年,中国三峡博物馆作为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而受到国家文物局的表彰。
三峡博物馆主体结构厂.3米,宽98.米,地面以上高度25.2米,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三峡博物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耐久年限为年。
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博物馆,共同来解读这座收藏和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科学殿堂。
乌杨阙(汉魏,公元65-年)三峡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之一,出土于重庆忠县将军村。阙为古代宫殿、祠苗或陵墓前具表征意义的楼观,常左右成对。乌杨阙材质为石质、砂岩,主阙通高5.4米,进深1.7米,于年在三峡文物保护抢救工作中发掘出土。阙身雕刻青龙、白虎等图案,展现了汉代雕刻艺术神韵。
(图为:壮丽三峡厅的纤夫雕塑)纤夫文化是长江三峡地区,特别是神农溪流域的纤夫长期群体锻造积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核心精髓是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不畏艰险的拚搏精神、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
(图为:壮丽三峡厅的渔船)纤夫文化推崇热爱生活,尊重自然,善待环境,在积极追求生命价值的同时,也要理性地对待生命的轮回。
(图为:云阳大梁岩画)出土于重庆市云阳县,它以阴刻的方式刻画了巫师做法的场景,画面古朴自然,充满了原始、神秘的气息。
(图为:远古巴渝厅的一角)远古巴渝展厅,以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馆藏文物,集中展示重庆古老文明,追溯年文化的根源。
(图为:人类进化史雕塑)
(图为:石器时代的石制品、鱼骨化石、烧土)
(图为:唐代人面纹砖)
(图为:水鹿角,出土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图为:石器时代的龟壳)
(图为:汉代陶器成列排组)
五人合葬墓。其性别构成既有可能是夫妻的一男一女,也有可能是一个血缘家族的大人小孩。
(图为:出土于汉朝时期的陶器)
(图为:巴渝英雄,巴蔓子将军)巴蔓子的时代在巴国后期,巴蔓子将军为平叛乱,向楚国借兵,后在楚国的要挟下不得不同意以割让三城为条件。事后巴蔓子将军以自己的头颅为失约的代价,坚持国家的城池不能私授。这样的气节连楚王也感叹:假如能得到这样的将领,还要城池做什么!于是巴蔓子将军的事迹千古流传,其忠勇、信义的形象成为巴渝人文精神的重要遗产。
(图为:明代城防大炮)明末、重庆官府为阻止、镇压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打重庆,在江津制造城防大炮“三将军”,安放于重庆千厮门炮台(今沧白路),炮台用石条砌成,方圆约十丈,高八尺。
(图为:剃头匠正在为客人剃头)
(图为:重庆工业崛起)
(图为:重庆制造的步枪)重庆作为重工业城市,也是兵工企业聚集地,抗战时期,大量的军备物资都由重庆制造,再运输到前线。
(图为:汉代面具)
(图为:汉代文物,石刻、石阙、画像砖等)
汉代文物展厅,收藏了大量出土于汉代的文物,多以青铜器、陶器等为主。
(图为:汉代文物展品)
(图为:嵌绿松石鸟形尊)出土于战国时期,三峡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之一。整体呈鸟形,鱼嘴、鹰鼻、兽耳、凤冠、鸽身、鸭脚。通体饰细密羽纹,在羽纹上有规律的镶嵌绿松石。神态生动,造型、纹饰精美。器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并有发扬光大之妙。
(图为:虎钮錞于)出土于战国时期,乐器,三峡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之一。
上部虎形钮,托盘内分布着五组符号:椎髯人面、羽人击鼓与独木舟、鱼与勾连云纹、手心纹、麒麟与柿蒂纹。通体完整,音质优良,造型敦厚,形体特大,有“錞于王”之誉,是巴文化最具特征的青铜乐器。
(图为:重庆人民大礼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重庆博物馆的基础上发展得已具相当的规模,目前拥有各类文物近百万余件,各类珍贵图书、资料十万余件。最后,欢迎各位来重庆游玩哦,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