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璧的型式分析圆璧

白癜风专科医院好吗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汉代玉璧在汉的疆域范围内有广泛的发现,主要见于墓葬中,京畿地区的帝陵、宫殿及宗庙遗址中也多有发现,一般多出自祭祀遗迹中,各地的皇家祭祀遗址中也有少量发现。玉璧的种类更为统一,主体仍为圆璧,出廓璧数量增加,而且造型也更为多样;滇国在战国时期流行使用有领璧,西汉时期仍有发现。因此玉璧的种类主要有圆璧、出廓璧、双联璧、有领璧4类。

圆璧作为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流行的玉璧基础种类,在汉代仍为主体器类。圆璧中虽然仍有小型圆璧的发现,但是大型圆璧较东周时期更为普遍。

大型圆璧

这一时期大型圆璧的造型和纹样更为丰富,根据玉璧的纹样及琢刻方式可分为素面玉璧、动物纹样玉璧、几何纹样玉璧、复合纹样玉璧(环带纹样玉璧)4类。

素面玉璧西汉时期的素面玉璧数量更少,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余件,主要见于满城汉墓、北京大葆台汉墓、高邮天山M2等,发现数量最多的为河北满城汉墓M2,漆棺上镶嵌26件素面玉璧,其余地区只有零星发现。器形规整,外轮正圆,厚薄均匀,璧面素面无文。直径14、孔径2.5、厚0.3厘米。江苏高邮神居山M2,器形规整,外缘侧面阴刻“上合”二字。直径12.5、孔径4.2、厚0.6厘米。

动物纹样玉璧数量较少,璧面纹样以龙纹为主,以蟠虺龙纹最为常见,其次是夔龙纹。根据琢刻工艺可分为阴线琢刻纹样、镂空透雕纹样2型。

A型阴线刻。数量较少,器形规整,璧面琢刻夔龙纹、蟠螭纹、双鹰纹,种类也较单一,而且多仅为单件。长沙财经专科学校出土,璧面双面琢刻4组夔龙纹。长沙望城坡渔阳墓,璧面内外缘以阴线弦纹为界,其内琢刻4组蟠螭纹。外缘由对称的4个钻孔。

B型镂空透雕。在战国时期楚地较多见,到西汉时期得到发展。器形较小,直径一般小于10厘米。璧面透雕纹样多为龙纹、凤纹、螭纹或龙凤、龙螭、螭凤等,并辅以云纹等纹样。构图精妙,而且镂空的技法也更为娴熟。新出现的螭纹使用较多,在很多情况下替代龙纹,与凤纹组合使用。如广州南越王墓E52,璧面镂空琢刻双螭双凤。有些在璧面正中还琢刻韘形纹样,如大葆台汉墓M1:94。大葆台汉墓中玉璧M1:95,璧面镂空琢刻象纹图案,在汉代非常少见。除了动物图案之外,也有几何纹样,如云纹,数量较少。广州南越王墓中就出土1件镂空透雕云纹玉璧。

几何纹样玉璧几何纹样玉璧是汉代最为常见,数量最多的玉璧种类。根据璧面纹样主要可分为谷纹玉璧、蒲纹玉璧、乳钉纹玉璧3型。

A型谷纹玉璧。谷纹玉璧是汉代几何纹样玉璧中的主要纹样。有些研究文章中将阴线刻谷纹归为涡纹,但是从谷纹的整体制作看,无论是称为谷纹还是称为涡纹的纹饰,表面皆以阴线刻划旋转线条,只是制作的手法上略有不同,所谓涡纹是表面略有突起的谷纹造型,在纹饰的表达上应属于同一类纹饰,因此本文将其皆称为谷纹。

在各个地区的玉璧中皆有发现,如江苏高邮天山神居山M1出土,璧面内外缘以阴线弦纹勾边,再加饰一周綯索纹,其内去地琢刻谷纹,谷纹外缘以阴线勾勒轮廓。直径22、孔径6.6、厚0.8厘米。陕西西安未央区红旗机械厂出土,璧面内外缘阴刻弦纹勾边,其内阴线刻谷纹。直径16.4、孔径5.7、厚0.4厘米。在西汉时期谷纹玉璧一般以宽蒲格纹打底,在蒲格上琢刻谷纹,因此谷纹玉璧的谷粒一般都略突出于璧面,有减地的效果。一般双面都琢刻谷纹,也有的单面饰纹,如江苏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的玉璧,就只有单面琢刻谷纹。有些玉璧的侧面还刻有计数文字,如河北定县中山简王墓中出土的谷纹玉璧,侧面就可有“百九十五”。

玉璧的中孔一般都较小,直径多小于或等于璧面宽,有些中孔仍比较大,大于中孔直径。如安徽天长三角圩西汉晚期M1中出土玉璧的中孔直径就大于璧面宽。这类玉璧一般器形略小,鲜有大于15厘米的大型玉璧。

B型蒲纹玉璧。蒲纹一般是在璧面上先以阴线刻划出菱格纹,再以竖阴线界隔菱格纹,随后将阴线磨宽,璧面划刻齐整,似苇席蒲纹。蒲纹也在玉璧的制作中也单独使用,在各地区的汉墓中都有发现,但是数量较少。江苏扬州邗江甘泉“妾莫书”西汉墓,单面琢刻蒲纹。直径16.3、孔径2.5、厚0.3厘米。湖南长沙桐荫里东汉时期墓葬M1,双面琢刻蒲纹,直径19.2、孔径2.75、厚0.6~0.7厘米。

C型乳钉纹玉璧。在璧面去地浅浮雕圆形乳钉纹,是汉代新出现的纹饰玉璧种类。最早的例子见于西汉中期晚段江苏高邮神居山M2中,璧面排列整齐有序的乳钉纹,颗粒饱满,但是在放大镜下可以观察到乳钉纹实际是六角形的,属于乳钉纹的早期形态。乳钉纹玉璧在汉代比较少见,乳钉纹更多地用于东汉时期出廓璧。

复合纹样玉璧亦称为分区玉璧、环带纹样玉璧。璧面多以綯索纹将璧面分为数重,以几何纹样和动物纹样组合构图,每种纹样以环带形式出现,一般以动物纹为主体纹样,几何纹为辅助纹样,其中主体纹样以双身夔龙纹最为常见、其次为凤鸟纹。

A型双身夔龙纹玉璧。璧面多以綯索纹分两区,外区阴线琢刻4组双身夔龙纹,内区阴线刻谷纹或蒲纹。这类玉璧在战国晚期开始出现并流行,是汉代最主要的复合纹样玉璧。在墓葬中大量出现。南越王墓中就出土了20余件。在京畿及其他地区都有出土。

外区双身夔龙纹的尾部有时会添加凤鸟纹、螭纹、蛇纹等辅助纹样,身体与龙尾勾连缠绕,纹饰更为复杂多样。如陕西西安北郊枣园南岭汉墓,龙尾与小凤鸟纹勾连相交,玉璧侧边琢刻“六百六十一”字样。

内区纹样一般以谷纹、蒲纹为主,还有朵云纹等,西安枣园南岭M1:36双身夔龙纹玉璧的内区为桃心朵云纹。另外在玉璧的制作中有些比较精细,有些比较潦草,在璧面划刻定位线,简单用阴线勾勒龙纹轮廓。如广州南越王墓。

B型凤鸟纹玉璧。璧面内外缘以阴线弦纹勾边,其内以綯索纹分为两区,外区阴线琢刻数组凤鸟纹,内区琢刻整齐蒲纹。在京畿地区、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广东等地区都有发现,数量仅次于双身夔龙纹璧。

C型几何纹玉璧。仅见于广州南越王墓,璧面以綯索纹分为两区,外区琢刻勾连云纹,内区琢刻蒲纹。

小型圆璧

在西汉帝陵、祭祀遗址或遗迹中所见最多,成批出土。汉代墓葬中小型圆璧的数量更少,但是璧面的纹样较大型圆璧更为多样。

素面玉璧是小型玉璧的主要种类,主要见于帝陵、雍城血池遗址、联志村、卢家口等祭祀遗址或遗迹中,出土数量较多,如茂陵李夫人墓附近就出土玉璧90余件。一般多与圭同出,器形不太规整,制作比较粗陋,在山东地区的几处西汉墓葬中也有发现。出土玉璧的遗址集中于西汉时期,东汉时期尚未发现。应与这类玉璧专有的祭祀功能相关。

谷纹玉璧仅见于山东滕州东郑庄墓地M81。云雷玉璧仅见于山东滕州封山墓地M54。云纹玉璧仅见于山东滕州封山墓地M36,璧面琢刻4组云纹,云纹间夹饰三角纹。柿蒂纹玉璧是汉代新出现的纹样玉璧,应是受铜器、陶器中柿蒂纹影响。见于安徽天长三角圩M1,器形较规整,正圆,内外缘阴刻弦纹勾边,其内围绕中孔琢刻一组4瓣柿蒂纹,纹饰间饰圆圈纹、卷云纹。扉棱玉璧战国中晚期楚地较为多见,汉代仅见于广州南越王墓,不能排除是战国遗物的可能性。器形较规整,内外缘皆琢刻宽扉棱,璧面内外缘阴线勾边,其内均匀琢刻勾连云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4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