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荒神树将乐ldquo柿子王rdq

将乐“柿子王”位于龙栖山自然保护区上地自然村石公坝,海拔米处。柿子王的中文种名叫粉叶柿,拉丁学名Diospyrosglaucifolia,别名浙江柿、山柿、野柿、油猴角柿、椑柿,树高20米、胸围1.62米、地围2.02米、平均冠幅8米,为柿树科柿属落叶大乔木,是将乐县目前已知最大的柿树。其主干挺拔通直,树皮如鱼鳞般整齐龟裂;树形优美,树冠开张上举,郁郁葱葱,亭亭如绿色华盖;每至秋深,“柿子王”片片柿叶染霜,映日艳如红锦,分外俏丽惹眼;入冬,枝柯间晶莹鲜亮的垂垂丹实,在蓝天衬托下,与黑褐色的树干形成景观视觉上的强烈冲击。由于柿树观叶观果俱佳,早在汉代就已作为观赏树种,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有“燃柿,罗于后宫,列于北国”,“罗于后宫”即为皇家园林内的嘉树。

柿果丰硕圆满,色彩从绿转黄再变红,如玉似金更像红色的玛瑙,在万木萧瑟的冬季尤其红火醒目,十分喜庆,又因“柿”与“事”、“市”谐音,故民间有“事事如意”“市市如意”的寓意,并在民俗文化与艺术中多有体现,如“明代四大家”沈周的画作《荔柿图》(谐音“利市”)、自喻“柿园先生”齐白石的《六柿图》《五柿分甘》《柿柿如意》等作品即为代表;文人骚客也多有柿树的诗词歌赋,如简文帝“悬霜照采,凌冬挺润,甘清玉露味重”、白居易“柿树绿阴合,王家庭院宽”、李益“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刘禹锡“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李之仪“芭蕉叶密柿阴浓,散发西窗到晚钟”、张九成“唯君粲丹实,独挂秋空明”、杨万里“西风尽有东风手,柿叶枫林别样春”、孔平仲“大哉造化心,于尔何绸缪”刘子翚“秋林黄叶晚霜严,熟蒂甘香未得兼”、苏轼“柿叶满庭红颗秋”等等。

在福建为官的陆游,更是对市树推崇备至,堪称“柿痴”。关于柿子的诗歌竟然有二十余首传世,如“园林夕照明丹柿,篱落初寒蔓碧花”、“蒲萄初紫柿初红,小阁凭阑万里风”、“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穫争登场。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遗憾的是不知道有否在将乐或是龙栖山写的,因为在清代《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中,就记载了将乐县一种特产柿“油猴角柿,惟红者,胡管三溪都出”(按描述似为粉叶柿,有待后续论证),作为“柿痴”的陆游,应会闻香而行的,正如他写的“万里归来值岁丰,解装乡墅乐无穷。甑炊饱雨湖菱紫,篾络迎霜野柿红。坏壁尘埃寻醉墨,孤灯饼饵对邻翁。微官行矣闽山去,又寄千岩梦想中。”

柿子不仅可以在成熟后鲜食,也可以晾晒成柿饼或做成柿炒面存储,慢慢食用,是传统公认的“木本粮食”、“铁杆庄稼”。在当地,流传着一则故事,说得是家在顺昌宝山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到王母娘娘的瑶池赴宴,看到有一种形似葡萄的朱红果实,香甜可口,非常喜欢,又了解到这种果子是一种可以储存很久的柿子,有“一棵柿子树,抵得半年粮”说法,便想带些种子回家乡种植,让家乡的父老乡亲再也不受饥荒之苦,没想到由于仙酒佳酿喝了过多,回家路上,误把龙栖山看作宝山,随手把种子一撒,龙栖山就到处长出了这种柿子,而且成熟后,山上猴子也特别喜欢吃它,大家就称它为“猴嚼柿”,又由于果实油光鲜亮,红色可爱,长得与众油柿不同,故也称之为“油猴嚼柿”,久而久之,不知何时“油猴嚼柿”变成了“油猴角柿”并蜚声全闽。自从有了“油猴角柿”,当地在饥荒之年就再也没有出现饿死人的人间惨剧,乡民感念齐天大圣功德,在龙栖山、在将乐建了好几座大圣庙府,逢年过节都会烧香拜礼,至今仍香火鼎盛,这种树也被当地人推崇为“救荒神树”。

柿子果、根、皮、叶均可入药,在《本草纲目》《本草衍义》《嘉祐本草》《千金·食治》等典籍多有记载,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效。其木材也有很高的价值,可以做家具,工艺品,栋梁等。柿子还可以提取柿漆,可以用来涂抹渔具,雨具,渔网,或者做防腐剂等。龙栖山的粉叶柿古树还有许多,作为珍贵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如今都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