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漳言西红柿为何被叫做ldquo

有朋友问我,西红柿明明不臭,为何在漳州话里面叫它“臭柿”呢?西红柿,学名番茄,番字可看出它是舶来品,茄,则是因为它是茄科植物。它原产于南美洲,明朝的时候传入中国,一开始作为观赏植物,直到清朝时才开始被食用。现今西红柿是中国最为常见的蔬菜之一,一道西红柿炒鸡蛋,便是它最为家常的做法。然而西红柿常见,见过它的植株的,怕是不多。小时候村里面有很多农户种植西红柿,西红柿是草本植物,可以长很长的藤,农户们会搭竹架子,让西红柿爬上竹架,将其固定使其挺立起来。到了六月,西红柿便开始成熟了。在放学路上,看见路边田野里的一颗颗红彤彤的西红柿,不由得留口水,便招几个小伙伴,钻进田间,偷偷摘上几颗,大口咬下,香甜的汁水四溢。那时的西红柿与现在超市中卖的品种不同,那时的西红柿皮薄多汁,香甜可口。摘的次数多了,便有农人守在田间地头,见小孩们来了,便大声呵斥,小孩子们也就只能悻悻而归了。西红柿的植株有一股浓烈的味道,如不小心蹭到它的枝叶,衣服上便会臭臭的,这大概是它被叫做臭柿的原因吧。如果更不小心将枝叶蹭断,汁液沾染在衣服上形成斑块,极难洗净。查阅资料才知西红柿茎叶有绒毛和腺体,可分泌特殊味道的汁液,那臭臭的味道来源于它身体里的一种化学物质——松烯油另有一说,应叫草柿仔,臭柿仔是讹音。

固定在竹架上的西红柿/图片来源网络

补充

在闽南地区番茄除了叫臭柿外,还有多种叫法,如:番柿,在清代的《广群芳谱》中,也记作番柿,而在《台湾县志》中记载的番柿指的是另外一种植物——毛柿。

在康熙《台湾府志》、乾隆《泉州府志》中都将西红柿称之为:柑仔蜜(甘仔得),这个叫法现今仍在泉州以及部分闽南语区流行。和高丽菜、雪文(肥皂)一样,柑仔蜜这个称呼也是个舶来词,是菲律宾他加禄语“kamatis”的音译及流变。

康熙二十四年()《台湾府志》卷之四《物产·果之属》:“柑仔密(形如柿,细如橘,初生青,熟红,味浓,内多细子。亦不堪充果品,可和糖煮作茶品)。番柿(形似柿,皮有毛,色略红,味酸涩,皆非佳品,俗呼毛柿)。”

注:台湾所说的毛柿即异色柿Diospyrosphilippensis(Desr.)Gurke,是柿科植物的一种,分布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亚洲热带各地,常作果树栽培,美洲热带亦有种植。台湾省恒春半岛、兰屿等地均产;生于灌丛中,有时成林。广州有栽培。除去皮毛后的果可食,但味不好。

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