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 柿价格 >> 90后刺绣人的锦绣人生

90后刺绣人的锦绣人生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彭玉晶,嘉兴红星刺绣非遗项目传承人,希望能以手中的一针一线传承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美,并进一步拓展延伸,做出这个时代特有的美好作品。

  秘籍关键词:传承创新

  技能指数:★★★★

  效果指数:★★★★

  

  ■记者朱弼瑜通讯员徐越勤

  

  记者初见彭玉晶的时候,她正在低头画一幅绣花草图。专注,下笔飞快,迅速几笔完成了一幅草图。“笔得跟着脑子,线条先勾出来,不满意就擦了改,总要改好几次才能有个满意的样子。”这样的过程,她能静静地连续坚持好几天。

  彭玉晶是成都人,外公是名木雕师,她对美的理解最初就来自于外公。幼年坐在蜀地乡间宽敞的堂屋里,把各种好看的图样、颜料铺满地,用一整天时间涂涂抹抹是她至今最美妙的记忆。

  那样肆意挥洒的画面在20多年后变成了南湖区东栅街道富民路上一间小小的“一布一生”工作室,满地的颜料图样成了满屋子的服装、布料和刺绣针法作品。

  在这方天地里,她是设计师、刺绣师、打版师,也是模特……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在海边画画。”彭玉晶说,高考的时候她看着地图,找到了离海不远的嘉兴,梦想就此有了落地的方向。在专业学习中,她接触到了刺绣。

  刺绣看似是一种奶奶辈的爱好,却被“90后”的彭玉晶玩出了新味道。她会去翻阅中外大量有关刺绣、布料的资料,然后把多种针法融合,也会从建筑、雕刻中汲取灵感,绘制自己希望的图样,最终用刺绣呈现出来。

  “像这个梅花原本是木雕窗花的一个花型,可是我突然发现把这个和传统的柿蒂纹结合,加上流线型的锁链绣,会有很奇妙的效果,于是就有了这款‘流水梅花’。”她尝试将一些传统元素打破后重新排列,通过几个传统纹样的排列组合,进行循环刺绣图样的制作,形成新的刺绣风格。

  在各种资料的查阅中,她发现中国传统的结粒绣和欧洲的打籽绣竟是同一种绣法,跨越万里却能用同一种刺绣形式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她尝试把蜀绣和苏绣融为一体,也有了更具层次感的惊喜。

  彭玉晶把这样的尝试称为“项目”,每次探索一个“项目”她都会有新的收获,而她就以这样的不断融合、探索做出自己的风格,“传承真的不能是纯复刻,要在这个时代做这个时代的东西。”

  她在丈夫的姑姑家看到了嘉兴本土的红星刺绣后大为惊喜:“现在还有人家用在被面上,这是活着的传统文化呀,就此遗失太可惜了。”

  于是,她为此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访周边地区人家,发现、收集这些小小的遗留刺绣作品、古老的桑蚕织法“桑油丝”。“红星刺绣其实是苏绣的一个分支,算是非常接地气的针法,而‘桑油丝’是嘉兴这样的蚕桑种植地特有的织法,把短小的蚕丝废料织就一块块布料,很有民间智慧。”

  描述时,这个安安静静的女孩眼里有光,手上带着动作,声音都会略微高一些。几年来,彭玉晶带着她的品牌,与本地的大学、中学、小学合作开展了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活动,把非遗技艺传授给更多年轻人。

  “希望很多年以后的人们还能欣赏、感受到我们这个年代特有的美,这就是传承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321.html